儿童经常动来动去,常常会被家长认为是活泼的表现,等到长大自然就好了,可是殊不知,也有可能是多动症的情况。如果是多动症,家长有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以及社交、学习等方面。那么多动症应该如何辨认,又该如何治疗呢?我们医院专家的讲解。
杭州邵女士的儿子诚诚上小学三年级后,成绩一直倒数,原本一二年级的成绩是全优,突然下滑的如此之快,让邵女士很着急,医院做了测试,经过医生检查诊断,诚诚得了“多动症”。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多动症在我们医学上又叫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一直在研究确切的一个病因,但是至今也是没有一个定论,可能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一个是生物学的因素,比如说孩子出生的时候有一个轻微的脑损伤,这些可能对孩子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杨主任介绍,多动症跟遗传因素有关,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有人研究认为是单基因病,有的研究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目前结论不唯一。另外,在生物学上,还有一些脑内生化递质和通路的假说可能是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有关等等。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第二个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和环境因素有关,可能与食物过敏或者是食物中的添加剂有关,有一种对面粉过敏的孩子,或者说对食物中添加剂,因为现在食物中的添加剂其实是相当多的,和这些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所以说多动症的儿童一定要注意不能吃这些垃圾食品。杨海东是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普通精神二科副主任,擅长儿童青少年各类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杨主任介绍,经常有家长来问诊,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是否与多动症有关,杨主任都会跟家长耐心分析好动与多动的区别,其中,多动症儿童第一个表现是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父母给予孩子的回应需要谨慎,同时,孩子给父母的回应也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虽然婴儿不会表达,但是对家长的关心关爱,会做出反应,比如微笑、哭闹、睁大眼睛等等,但是,如果是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则不会有反应,这些特殊的孩子就是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其实我们所说的“星星的孩子”是一大类疾病,它包含很多种,我们现在在最新的诊断标准里面把它们定义为孤独谱系障碍,就是我们所说的孤独症,还有自闭症。杨主任介绍,婴儿时期表现出的孤独症症状,很有可能被家长忽略,但是在孩子成长发育阶段,有诸多表现是可以发现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一、语言障碍,表现为三岁还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二、社会交往障碍,拒绝与他人交谈玩耍,喜爱自己在角落里独处独居;三、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一般是对某个东西情有独钟,并沉迷其中,同时还会表现出没有目的的活动,重复一种行为动作。不过在“来自星星的孩子”中,还有一些具备特长的孩子。杨主任就曾接收过一个善长下象棋的孤独症患者。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孩子是一个高功能的,我们管他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属于孤独谱系障碍里面的一种,孩子对下象棋这方面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孩子对人际交往语言的表达能力特别的差,所以说妈妈发现的比较早,训练的也比较早。
所以说,不管是地球的孩子,还是星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父母慢慢探索发现,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同寻常,医院就医。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目前国内有两个主要的方法,一个是行为训练,我们所说的行为训练就是靠这种我们带领孩子们做的专注力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孩子的感知觉,比如说注意力,听觉,视觉,专注度这方面的;那么另一种方法我们叫精神分析的一个方法,这个精神分析方法是源自法国的一个精神分析学派的,叫绿房子的一个治疗方法,那么有可能他通过一些镜像的治疗,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给孩子进行一个孤独症方面的治疗,但是这个治疗都是很漫长的。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多动和好动其实在临床上还是很好区分的,如果说他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我们是有时间要求的,比如说7岁以前出现这个问题,他持续时间已经超过6个月,比如说在升国旗的时候,或者是排队的时候,他总是跳来跳去,别人一看这个孩子可能就是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一个好动,因为正常好动的孩子这些平时的纪律还是能遵守的,多动的孩子他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出现这种过分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如果儿童行为异常,且经过教育引导没有效果,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杨主任给出了十八条多动症标准,如果儿童出现6条及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医院就诊。一、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二、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听课、长时间的阅读等难以维持注意力)
三、别人对他/他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显得心不在焉。
四、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物或工作中的义务。
五、组织任务或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课桌显得凌乱、工作没有头绪、做作业拖沓、不能遵守任务的截止日期)
六、常常回避或厌恶需要保持精神努力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七、常常遗失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的作业、铅笔、玩具或工具。
八、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
九、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忘事。(外出办事,做家务)
十、经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
十一、在课堂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子。
十二、经常在不适合的场所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十三、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难以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十四、经常“忙个不停”,在餐厅、上课时无法长时间保持不动或觉得不舒服。
十五、经常说个不停。
十六、常在别人提问未完成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十七、在游戏时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或按序等候。
十八、经常打扰或干扰他人。(经常插入别人的对话、游戏或活动,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就开始使用他人的东西)
据了解,多动症的治疗是越早越好的,如果儿童的多动症表现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去治疗,很有可能已经给儿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连云港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是我市唯一一家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的特色科室,一直秉持包容、理解、接纳、温馨、共同发展的理念,为我市儿童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因为多动症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它不光有药物,它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我们认知行为治疗,还有一些感统训练,特殊教育,最后药物治疗也是很关键的,同时家长要相信药物治疗作用肯定是要大于它的不良反应,有的时候我们家长传统观念上认为孩子太小,最好是不要服药,其实多动症的孩子恰恰是要服药的。医院提供的心理、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其中,家长的表现十分重要。但是,有的家长遇到儿童多动症就会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失去耐心,家长如果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医院咨询。(家长问诊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频繁地责备儿童的这种行为问题,会使孩子丢掉自信,有的孩子你越催他,他就会越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情绪上的问题,那有些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的不良。其次,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这种状况,其实多动症是一种疾病,是需要好好治疗的一种疾病,并且经过治疗愈后也是非常好的,一定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配合我们方案来积极地治疗。家长要想帮助多动症儿童,前提是要懂得多动症,因此可以参加父母管理班,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来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指导儿童完成特殊训练项目。重要的是,家长要有耐心,发掘多动症儿童的优点并给予表扬,给他们一定的活动机会和安静的环境,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物质营养,更需要心灵呵护,潘主任给出建议,在培养心理健康的时候,要注意7个工具,它们是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确认、理解、批评、帮助。
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潘洪: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孩子的精神滋养者,还要做孩子的生命的教练,一个人生的导师,另外还要做他们的啦啦队长,这样子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陪伴成长。
杨海东,连云港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普通精神二科副主任。连云港市医师协会灾难医学专科分会委员,连云港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救援医疗队成员,连云港市心理学会委员,连云港市心理学会选派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首席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精准健康医学分会心理学组委员。连云港市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讲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及精神科带教教师。首届中法儿童精神分析班学员。
擅长方向:儿童青少年各类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如情绪障碍、厌学、焦虑障碍、儿童期强迫症、行为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等。连云港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