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张海生博士讲佛医正念养育与情志调节缓

张海生博士讲佛医正念养育与情志调节缓

发布时间:2021-7-30 10:42:36   点击数:

作者介绍

张海生博士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等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习家传中医、禅修近30年,《闭目养神》,《佛医养生秘诀》、《佛医心法概要》作者。

当今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着更加急速的变化,因此孩子们成长的世界成人们都不能也不会了解,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可以滋养和支持更大的自我觉察、情商,以更大的正念(mindfulness)来养育(中文的“念”是由“今”"心”组成),是提高孩子们的这些品质的强有力方法。

01

正念养育-洞察当下与内心的存在之道

为人父母和养育孩子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在希望、恐惧及内心的运作方面,东西方文化有很多的共同点,因为人们往往容易忘记更大的图景,迷失对于当下的洞察与内心的平和的觉知。以汉朝为初始点,佛教禅宗静坐传统的正念在中国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正念是觉知、开放的内心和智慧,是普世的可以应用于一切社会中的,其中深邃及根本的原则与练习,能够帮助人们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不至于做得太少或太多,不必过分地受制于自身的恐惧和对孩子的期望。

孩子们通常自然地就是怀着正念的,对父母而言,挑战在于尽己所能地培育这种清晰、强大、智慧和慈悲的存在,并身体力行地将之贯彻在生活中,这样做需要持续练习。正念更多是一种存在之道,而非技术,而是在此刻对事物的真实面目敞开心扉,并培育开放的接纳和洞见,这恰是中国禅宗传统中那些丰富的诗、故事等文字记载的精华所在。禅宗的曹洞宗中的“默照禅”或"无法之法”,总是能给世俗的日常生活带来放松和情趣。

正念养育并非是要去遵循某个方法,既非“开悟”,也非做个"完美的父母”,或者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或许您的孩子本身已是完美的,相信只要父母能够胸襟开阔、心怀高远,并安驻于当下,孩子就更有可能以最理想、最健康、最有益的方式成为他们自己。孩子的纯真可能成了父母的正念之师,所以如果能允许其自然发展,孩子自然将教给父母生活的功课,与孩子们的相处,也可以为父母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滋养。只有在生活中持续付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791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