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上课爱走神、不喜欢写作业
调皮捣蛋难教育?
小心!
可能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许多家长还蒙在鼓里
表面上看,娃儿只是好动、坐不住
甚至显得比其他孩子更加聪明伶俐
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中
这难道不就是娃娃的“天性”吗?
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扒一扒
娃儿调皮到底是不是病!
一.娃儿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多动症”,是一种诊断明确的临床疾病,英文缩写为ADHD。孩子表现为持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给其生活、学习和社交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应请咨询相关医生。
1.坐立不安
2.吵闹,制造噪音
3.兴奋,冲动
4.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
5.不能完成他/她开始从事的事情(注意时间短暂)
6.好争吵
7.行动不加思考
8.爱发脾气(爆发的和无法预料的行为)
9.对抗行动
10.不合作
二、您了解“多动症”吗?
“多动症ADHD”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有调查显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相差不多,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2-3个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儿童与正常活泼儿童有啥子区别?
有的家长会这样认为:“我的娃娃现在还小,太调皮最多算是坏习惯不是病,长大自然会好”。这是对多动症本质和危害认识不足。
多动行为方面:
正常的娃娃多动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好动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在学习、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现良好。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比较唐突,冲动不能自控,破坏性大,令人不理解。在教室、操场、家庭多个场合表现得与年龄不相称。
注意力方面:
多动症患儿注意保持的时间过短,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涣散,作业潦草、拖拉,学习波动大而且随年龄的增加不断下降;正常的顽皮儿大部分时间注意力集中,为了贪玩作业也草率但不拖拉,成绩波动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成绩日渐上升。
多动症对于孩子和家庭的危害大吗?
很大!!
如果不经治疗,70%的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多动水平会降低,但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和家长老师对抗、违纪、攻击、逃学或被停课,成年后约有35%的人开始酗酒,甚至吸毒。还有30%多动症儿童症状将一直延续到成年。成人多动症患者因为不能持续、有效地工作,无法与同事友好相处而频繁更换工作,其社会经济地位常常低于其他人,出现反社会行为、药物成瘾、违法犯罪的危险性也是一般人的5-10倍。可见,多动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
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吗?
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多动症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目前国际上把疾病完全缓解作为多动症的治疗目标。
√有效:是指经过治疗症状得到改善,通常是指症状评分量表评估时,其分数降低超过25%或50%。
√缓解:患者不再被诊断为ADHD、症状最小化或无症状并且获得最大化的功能恢复。
√完全缓解:缓解超过2~6个月。
缓解比症状减轻更为重要,缓解意味着在情感、行为、学业、社会功能上得到最大的恢复。
三、如何治疗多动症?
目前国内外权威的多动症诊治指南均将药物治疗作为多动症的首选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直接使脑内重要化学物质恢复正常水平,从而控制症状。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对大多数多动症患儿来讲,单纯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效果都不及药物治疗。因此药物治疗是多动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辅以心理行为干预。通常的干预包括执行功能培训,父母培训,社会生活技能培训。
尽管多数孩子服药后会有很大进步,但还是会有10%~30%的孩子对各种药物反应不佳,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服药有效,但也有些副反应,或者合并其它问题,单纯服药不能有效解决,此时应考虑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
√平衡仪治疗
“多动症”影响孩子的学业、行为、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目前有科学的诊疗方案,应尽早接受治疗,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么家长怎么才知道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呢?
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