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ldquo孩子总是眨眼原来是患了抽动

ldquo孩子总是眨眼原来是患了抽动

发布时间:2021-3-1 0:59:14   点击数:

“孙主任,麻烦您给看看,

我儿子最近总是眨眼、挤眉,

这是抽动症吗?”

上周二,滨医院儿科二病区主任孙允霄在出诊时,市民王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洋洋前来就诊。疫情期间,洋洋在家自己上网课,学习效率并不高,王女士对他的关心也并不多,甚至有时候还批评他。经过孙允霄一系列的诊断,洋洋确实患上了儿童抽动障碍,也就是儿童抽动症。不过因为发现及时,洋洋仅需要心理行为干预治疗便能痊愈。

孙允霄介绍,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患儿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快速刻板的抽动。“发病初期主要为面部肌肉抽动,比如眨眼、挤眉、噘嘴,继而发展到躯干和四肢,比如点头、摇头、耸肩、挺胸、鼓肚子、甩胳膊、踢腿,还有发声性抽动,比如清嗓子、咳嗽、吸鼻子、吐痰,严重的发展为不自主的骂人。”孙允霄说,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干预治疗。

“孩子总是眨眼原来是患了抽动症,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能彻底治愈吗?”王女士在确诊孩子得了抽动症后焦急的问着医生。孙允霄告诉王女士,儿童抽动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经过评估、指导和系统化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如何系统化呢?孙允霄告诉记者,首先要询问孩子的病史及表现,从症状上排除其他疾病,同时进行血常规、肝功、核磁共振、脑电图等其他检查,排除原发性疾病。“在考虑为抽动障碍后要对轻重进行评估,同时对孩子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为了检查孩子是否还有多动症,为选择后期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孙允霄说,像洋洋这样轻度抽动障碍的,只需要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如果是中重度抽动障碍,还要再口服药物治疗。

孙允霄提醒家长,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如有异常现象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要鼓励孩子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长时间的压制孩子,否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专家简介

孙允霄,女,滨医院儿科二病区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治及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和儿童行为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预约

点击下列关键词

即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全日制博士看过来,滨医烟台附院招聘啦!

互联网“发热门诊”在线问诊

足不出户,在线申请,病历邮寄到家!

优势技术项目宣传片

微电影《初心》

视频短片《初心无悔追梦前行》医学影像报告手机随时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633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