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问题是困扰着5-7%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且冲动的行为障碍。
存在多动症的儿童学业更差、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差,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方面面。根据美国儿科科学会的指南,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无法确诊多动症,只有4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被确诊。4岁以前的儿童大多数都活跃、冲动且行为没有固定,就连专业的儿科医生也很难分辨到底是发育变化还是多动症引起的行为问题,因此学龄前儿童很难被诊断成为多动症。但这并不代表儿童的多动症只发生在学龄期,很多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在学龄前就有表现了。父母们要多观察孩子,切勿将多动症孩子与调皮儿童混为一谈,而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婴儿时期的一般表现多动症儿童在出生几个月就会出现与正常婴儿不同的表现,哭闹、尖叫、安静不下来、睡眠少而不深、睡眠时间短且容易惊醒。经常发生肠绞痛、呕吐、喂养困难,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都难以使其平静下来。稍长大后表现为时刻不能安静,经常敲打自己的头,摇晃摇篮或小床,常常大发脾气。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专注于做游戏、学唱儿歌。吃奶或吃饭时也不安宁,很注意外面的声音,容易分心,往往吃不好;不让他人搂抱,不依恋父母。有些孩子可能伴有轻微的躯体畸形:眼距较宽,耳垂低,前发际低,小拇指短而内弯等。据调查,伴有轻微躯体畸形的多动症患儿约占19%。幼儿时期的一般表现多动症幼儿会走路时,经常到处乱走,或爬到桌子上,或翻越床栏、跳出摇篮,或擅自走出家门,好奇心特别强,自行到喜欢的地方。
动作往往笨拙,喜欢去干扰别的儿童,甚至会强迫性的去“触摸”别人;往往以跑步代替走路,不顾及危险,经常摔跤。
当多动症儿童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后,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行事,表现出不合作、对抗、不服从。
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玩具,不能专心地玩一个玩具,经常一个玩具没玩一会儿就又要换另一个玩具,将玩过的玩具随地乱扔。
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不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不与他人合作,干扰他人游戏,有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行为,游戏时动作笨拙、协调性差,遇到困难易打退堂鼓。
部分会表现出自我虐待行为,如拉头发、撞头等;经常破坏家里或公共场所的物品,攻击他人,好发脾气,难以教育。
多动症幼儿的睡眠长期存在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浅、容易被惊醒,有时玩耍到深夜也不想睡觉,睡眠时间少,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从来不肯午睡。
家长们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上述表现,不要轻易把孩子犯错归结为调皮。如果孩子真的有上述问题,家长们要提高警惕,但不可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应该带到机构去做专业的诊断。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