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以下简称“联合门诊”)方妍彤主任医师受文渊小学的邀请,进校给学生家长和教师做多动症的科普。
在此之前,文渊小学作为医校联盟单位在杭师大附院联合门诊的支持下,给全校近名学生进行注意力筛查,这名学生主要来自一年级的新生,还有来自其他年级受注意力问题困扰的学生,初筛中发现名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倾向或有对立违抗情绪。在学校的组织召集下,这些学生的家长有幸参与方妍彤主任医师的讲座《我的“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
方医生从“多动症”的识别、对孩子的影响、疾病成因、治疗方向等几个方面向家长科普,让家长明白原来孩子学习分心,忘性大,粗心,小动作多,难以安静,打扰别人不是他的态度和人品问题,是大脑神经发育不完全造成的注意力问题。家长们在讲座上正确认识了“多动症”,学会了识别多动症,并且了解了多动症的科学诊疗方法。
讲座结束后,方医生又把本门诊近年来遇到的多动症、厌学等经典案例编辑成一本书《解读孩子学习力密码》送给家长们,让家长们从案例中吸取育儿方法和经验。
方医生说,年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整体患病率估算为6.3%,估算下来,平均一个班级有1~2个孩子是ADHD。这次初筛和科普讲座也对班主任教师做了指导建议,提高了班主任对多动症患儿的管理能力。
多年来,联合门诊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多动症诊疗系统,在传统的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等基础上,增加心理咨询、父母培训、医校联盟等综合性干预方法,本次方医生走进学校为家长讲课和授书就是家-校-医联盟的有效举措。
后续,联合门诊又将增加新的评估工具——《发展性计算障碍诊断量表》。门诊新引进的《发展性计算障碍诊断量表》结合了儿童青少年数学认知发展特点、计算障碍国际国内诊断方式方法及科研团队多年数学认知研究发现,制定出适用于6-18岁儿童少年的发展性计算障碍筛查标准。此量表既能提高多动症评估的精确度,也能筛查出诸如计算障碍等特发性学习技能障碍,更能提高患者家属的信服度和依从性。
随着先进诊疗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随着家-校-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不断健全,杭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在常规诊疗技术上不断发展,求新求变,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多动症科学诊疗之路,将造福更多的多动症患儿及家庭。
关于我们
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是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开设的专科门诊。由杭州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骆宏博士亲自带领,联合儿科学、精神科学、咨询心理学、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打造成“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联合门诊现拥有博士6名,硕士4名,主任、副主任医师5名,心理咨询师14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1、多学科专家合作,儿科学、精神病学、咨询心理学、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家庭健康教育学等专家联合服务。
2、科学评估精准干预,与杭师大脑认知研究中心、杭师大心理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基于循证科学支持的专业性评估及干预方案制订。
3、开展综合治疗模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VR治疗、经颅磁刺激)、心理咨询、父母教育。
多动症、学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厌学、网络成瘾等。
医院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