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我:
我家孩子比较好动,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在一个地方坐着玩不了三分钟,屁股像长了虫一样,小孩子活泼好动我理解,但像他这么多动的我真还没见过,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了。
孩子好动其实是一种气质特征,因为每个孩子天生的活动量都不同。
但是如果好动发展成过动,那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专注力及学习效率。
一般情况下,孩子好动坐不住可能是因为这四个原因:
一、身体没力气
我们知道维持一段时间的姿势,需要良好的肌耐力。
当孩子身体肌耐力不好时,就会出现驼背,坐着的时候一直变换姿势的现象,这进而又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这类孩子,想坐得住,就要加强核心肌群训练。
二、多感官处理困难
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感觉讯息,有一些重要有一些并不重要,我们的大脑会根据需要程度来进行自动过滤忽略。
但如果孩子的感觉统合处理出现状况,就会出现无法过滤杂讯的问题,因此就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如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转过去听、看,这类孩子,是非常需要感统训练和专注力训练的。
三、感觉寻求
这类孩子可能喜欢坐两脚椅(就是将椅子向前倾或后仰,只剩两个椅脚着地),或是坐着时身体前后摇晃、上下晃动,靠墙坐时甚至会去背后撞墙壁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寻求前庭觉和本体觉刺激的表现。
四、其他
孩子在身体不舒服、疲累或过度兴奋、情绪激动时,也会有坐不住的现象,不过这些就是偶发事件啦,家长比较容易判断出来。
分不清,过动还是好动?!我的孩子是好动还是过动?相信这是许多爸妈心中的疑问。
过动儿在平日生活上,会有以下三大症状:
.注意力欠缺:生活上常常粗心大意、易犯错;很难持续专注在某样工作或活动上;和孩子讲话时他却心不在焉;忘东忘西…等。如:玩玩具时,每个玩具只玩数分钟,就转移注意力了。
2.过动:任何时候及场合,手脚总是动来动去、爬上爬下,很难安静下来;话很多…等。如:不管是过马路或在沙发上,总是跳上跳下,像是有消耗不完的精力。
3.冲动:个性急、无法等待;不顾危险…等,如:想要某样物品时,必须立刻满足,不然就哇哇大哭。依据临床经验,有些母亲表示像“过动儿”这样的孩子,有从小难带、睡觉静不下来、不需要太多睡眠等情况,不过有些在婴儿期完全没有类似的状况,所以岁以内的孩子还不易诊断出来是否有此病症,因为年纪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比较无法集中,大部分的病童约2~4岁左右,才能确定诊断。日常生活如何分辨过动还是好动?
好动的孩子可接受大人下达的指令,并加以完成;但是过动小朋友每天像是动力马达跑个不停,无法停下并观察自己的情绪及不良的行为。
过动倾向还会表现于不同学习环境之中。
例如,在学校,孩子被老师认为有过动倾向;回到家里学习,家长也发现孩子有老师指出的过动情况;即便到了亲戚邻居家玩,也被质疑你家小孩是不是有过动?
另外一种情况:
有些孩子在学校能够安安静静坐着乖乖听老师讲话,但是在家里却讲不听,活泼地像一只小猴子,这样的孩子是过动的可能性就去掉一半机率了。
这种一般是教养环境出现了问题,爸妈采取放纵管教,但遇到会教规矩的老师以及进入团体,孩子就能服从管教。所以这种孩子的家长应采取明确的教养方式与态度。
注:真正的过动儿是不会因严格或松散的教育结构,而阻止身体活动量与运动行为!
3岁前,多锻炼在儿童心智领域上,最新儿童研究指出,4~6岁阶段是过动发展的关键期。建议针对3岁前孩子,爸妈尽量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让孩子来发泄体力与精力。
如果发现孩子好动、有过动倾向,可点击此处为孩子先进行一次感统测评排查!?后悔才知道!造成宝宝吐字不清、语言发育迟缓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这个!
?近00个感统游戏,孩子越玩越聪明(推荐给家长)
?想让宝宝说话早,妈妈们别做这几件事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