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影响 > 孩子抽动症应该这么做确定不看看吗

孩子抽动症应该这么做确定不看看吗

发布时间:2021-3-15 13:34:30   点击数:

家长们听说孩子得了“抽动症”,

都特别紧张。

“医生,这个病要不要紧?要吃什么药?能治好吗?”

“我们家没人有这个病呀!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个病平时要注意什么呢?”

......

抽动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频繁眨眼、皱眉、吸鼻、撅嘴、张口、摇头、抖肩,甚至说粗话的儿童,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坏毛病,从来没想过看医生,总是试图通过严格管理来改掉孩子的坏毛病。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改善孩子的异常表现,反而常常会加重症状,实际上这些都是“抽动障碍”(抽动症)的典型症状。

抽动障碍是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常同时伴有强迫症、多动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及其它一些行为问题。大多数孩子起病于学龄期和学龄前期。男性学龄儿童患病危险性最高,男女患病比率为3:1~4:1。

临床上有3个主要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可表现为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多种症状。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吼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

(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

(3)Tourette综合症:也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症中最严重的类型,其中约30%出现秽语症或猥亵行为。病程持续迁延,超过一年以上,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抽动症?

抽动症需要治疗吗?能治好吗?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异常、脑功能异常、心理、过敏等因素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有不少家长都会问这些问题:“孩子的抽动症需要治疗吗?能治好吗?”“听说有的孩子不治疗,长大也能好起来?”

确实,有一部分症状较轻的抽动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抽动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了,但是在症状自行缓解之前,抽动症状的反复出现会损害孩子的学习、社交、自尊心,同时,抽动症儿童大多数都存在许多共患病,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另外,有部分抽动症患儿的症状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在成年期加重进而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家长们发现孩子有可疑症状,医院神经科、发育行为科或者儿童保健科等科室就诊(医院略有不同),医生经过综合评估后会告诉家长们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抽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应该怎么治疗?

抽动症的检查可选择使用脑电图、头颅MRI、血铅、抗链球菌溶血素“O”、铜蓝蛋白测定、过敏原检测、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等。

可测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多发性抽动综合量表(TSGS)等以了解抽动病情轻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多动症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学习困难量表、智商测定量表等测量以了解共患病情况。

抽动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

西药:常用的有氟哌啶醇、硫必利、利培酮、盐酸托莫西汀等。

中成药:菖麻熄风片、九味熄风颗粒等。

中药: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

外用药:可乐定贴剂。

非药物治疗

1、心理行为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主要有心理支持治疗、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的同时辅助药物治疗,既可以改善抽动症状,又可以很好地改善儿童社会功能和干预共患病。

心理支持法:向家长讲解抽动障碍的性质,让家长了解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过分焦虑、担心、紧张的心态。注意对患儿的教育方法,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不要溺爱,对患儿合理定位,培养患儿独立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患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年龄较大、有自主调节能力的患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心理暗示、放松情绪。关心爱护患儿,主动亲近患儿,使其心理上感到温暖。鼓励患儿正常交往,帮助其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正确面对讥讽、嘲笑。正确处理好学习问题,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及时帮助,纠正患儿的不良动作和行为。

行为矫正法:当患儿出现面部及肢体抽动时,立即利用对抗反应来加以控制。同时,让患儿认识到抽动的不良性,并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积极争取改善。

行为转移法:在症状发生时转移注意力,停止当前正进行的活动转为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对年龄较小的患儿,由家长引导在症状出现时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症状。

神经调控疗法: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及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

2、中医: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通常情况下,如果抽动症状较轻微,并未影响到孩子日常生活、学习的话,可以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但这需要家长、老师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合作,共同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消除孩子的紧张和自卑情绪,通过个体化的行为治疗对抽动症状进行控制。

如果抽动症状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或者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药物治疗。

患抽动症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孩子患抽动症后,

家长又该注意什么?

?孩子应该做什么

1、配合治疗

首先孩子了解自己那些不自主的抽动和异常的发声是自己不可控制的,就像感冒了打喷嚏一样,自己控制不了,是疾病造成的,所以积极的配合家长和医生接受治疗,确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同时自己也没有必要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抬头挺胸走路,面带微笑,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增强自信心。

2、对抗训练

一旦孩子知道自己要发作了,我们教孩子做对抗训练,比如眨眼,我们让孩子向相反的方向做不眨眼的动作,耸肩,让孩子做向耸肩相反的方向运动,其他的症状也是如此,一定要有意识的做这种训练,只要孩子坚持,抽动就会减少,甚至不在发生

3、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

现在手机、电脑、电视已经很普及了,孩子不要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也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不看恐怖电影电视剧。临床实践已经证明,经常接触电子产品容易导致兴奋、疲劳、紧张、恐惧,抽动症状会发作频繁,病情会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

4、饮食调整

孩子有抽动症,一定要少吃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也不要吃;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不要大量饮用。这些都是可能会使抽动症状加重的因素。

?家长应该做什么

1、了解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不要责骂孩子的抽动,不要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x/649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