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浅说针灸手法在心不在手

浅说针灸手法在心不在手

发布时间:2023-1-28 22:03:43   点击数:

针无补泻,自成自为;归依天道,形气自化。针落于穴,而穴本非人体形质之结构,假借而已。

《九针十二原》有言:“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明确指出,穴之实质乃人体神气游行出入之通道。神气者,精气、血气、人气也。无生命则无神气之出入,则无穴位,亦无经络;有生命则神气随天气开合而升降出入,则有穴位,有经络。穴位、经络随生命的有而存在,随生命的无而消失,此为识之要。

手法在心不在手,手动实为心动。针法实为心法,心法之要在于取舍合天心,人合于道,人心即天心。

手法在心不在手,手动实为心动。心动依乎天行,天道本于自然。“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乃心法之大旨,“退心”为心法之妙要。“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者,言本也,道与一也。虚无之乡,众妙所出,无物无状,无始无终,先天在即,后天在隙。

手法在心不在手,手动实为心动。如勉强或有手法之说者,道行天下而假于人心。人心悟则合道,人心即道心。一言以毕之,归一为针法之要。

针本无补泻,或曰补泻者,皆是人为之补泻,而天道精真复原,自补自泻,无需思量。真气本天而周身,从之则为顺,顺则同步天地而无害,天道在人,自会权衡。“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故也”,此为实学。

“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心机一动,纵万千技巧亦落人之道,皆为从自我出发而落于小我之取舍得失;“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天道曰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天道遇虚则补、遇实则化,本然使之。如人能服天气,敬畏而理通,则天机自动,纵病碍重重,只要天命之数未尽、精气未竭,皆可依附自然本体而化解消融。

人与病其性皆本空,乃因缘所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本生于无,复归于无,故道视天下,无人亦无病,只有与天同步与否,同步为正,不同步为偏。针法亦无补无泻,与天地复而已,“不针之针为之针,无法之法为大法”。

如能将“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通过针表达出来,即为针道。退而求其次,《灵枢》有徐疾补泻,或可一用,在《九针十二原》中。通达明理、合道而行的医者,与世医同施针于一穴,效果必然不同,无他,医者能自通天地,必能通病者身中之天地,治病为道化而非人化,为天行而非人行。

“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后世针法,或青龙摆尾,或白虎摇头,或烧山火,或透天凉,皆为医者自娱自乐,打发时光所为。依此种针法,久则害人害己。古今中外医者多短寿,非医生这个职业本身不仁,而是多私心过重,名利置前而又生命之理不明,贻误生灵所致。故为医者,当殚精竭虑于医理,至精至诚;欲为医者,当对自己有清醒认识,慎之又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980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