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培新医生丨行为篇之孩子好动,哪些情况需

培新医生丨行为篇之孩子好动,哪些情况需

发布时间:2022-1-21 21:14:16   点击数:

老有宝妈们比较担心“我家宝宝比较好动,会不会就是多动症?”、“我家宝宝幼儿园上课也喜欢到处跑动”“我家孩子上课也不认真、讲话、坐不住”。那么这些孩子,会不会就是多动症呢?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天性好动,任由其活泼,待到孩子年长时候,发现竟然是多动症。

01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由它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实多动症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多动,还包括注意等部分,因此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注意力不集中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以及混合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型:此类孩子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粗心出错、难以专注对话/长时间阅读,稍微有动静就会被吸引,而且很容易走神,丢东西、遗忘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他们很可能并没有多动的表现,个别很文静的孩子,看着乖乖巧巧的坐在凳子上,然而眼神和思绪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呢。特点就是听话、乖巧文静,但学习成绩也常一塌糊涂。多动/冲动为主型:此类孩子像一个永动机,根本停不下来,常出现课堂上坐立不安、用手脚敲打,甚至上课时离开座位到处晃悠,也常常说不停、喜欢插话、打扰别人对话/游戏等,有部分孩子还喜欢爬高、横穿马路、攻击他人,就相当危险了。混合型:顾名思义就是两种表现都存在。02我家孩子有部分表现,是多动症吗?许多爸妈带着孩子就诊,常常是因为老师发现:你家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哦,医院检查一下。甚至有部分家长是被告知附近的同学都被受影响,其他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投诉了。再加上本身孩子比较好动,成绩也不好,此刻家长就表现得比较着急了。但是对于一个“多动症”的诊断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诊疗过程中也不会轻易给孩子“扣帽子”。目前国内外常常诊断流程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通过观察孩子表现、询问孩子情况,再加上量表评测等综合评估。所以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表现,医院就诊。03在家如何简单判断孩子是多动还是天性好动呢?宝宝在幼儿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活动力,就显得好动。那么,和多动症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此类孩子常常仅是好奇心重、活动量大,但学习能力正常、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正常、对家长制定的某些规矩最终都会遵守。换言之就是,分场合、懂规矩。譬如多动症的孩子常常在就诊时还可以在诊室里像自己家一样东看看西瞧瞧,这摸摸那儿翻翻;而此时仅天性好动的孩子,常常显得比较拘束,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还会看看爸妈的示意,同意之后再做什么。大家也可以根据下图,简单看看呢↓↓↓04多动症的孩子大一点会不会就好了?有部分爸妈常常觉得,孩子还小嘛,大点就好啦,懂事儿了就好拉。但是研究发现,多动症状常常始于幼儿期,到了小学后表现得更加明显;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大一点的孩子多动症状逐渐减少,但是注意缺陷和冲动症状仍存在。70-85%ADHD的儿童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可持续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带来的后果常常就是,幼儿期、学龄期成绩差,经常打人等会与同学关系差,处理事情灵活性较差,还容易共患病——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影响身心发展;而到了成年,比较直观的就是工作的变化,成人ADHD的研究表明此类人群的社会经济常常较其他人低。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8(03):-.2.《中国ADHD防治指南》第二版3.美国儿科学会指南,ADHD:儿童和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评估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下期我们将继续围观:哪些宝宝容易发生多动症?如果宝宝已经诊断,我们该如何治疗?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分享或转发朋友圈后截图私信,可领取“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哦,这也是孩子行为训练的重要一环。免责声明:*本文部分配图及内容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代替任何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点击“分享”“看一看”,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893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