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中药()——苍耳子(1)
苍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着(上苔下木)耳实,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因形状很像女子的耳坠,故用耳来命名。它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白花痴头婆。
《神农本草经》认为,苍耳子味甘、性温。主治风寒头疼,风湿痹痛遍及全身,四肢拘挛疼痛,及风湿疼痛游走不定的症状。还能治疗肌肉粒瘀血积聚、息肉、疮疡及肌肤麻木不仁等外科病症。
苍耳子有发散的功效,可上到头顶,下到足膝,外透肌肤,再加上其苦温除湿的特性,所以能够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消毒肿。适用于风湿痹症、四肢拘挛疼痛、感冒头疼、鼻渊流涕等症的治疗,尤其善于治疗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流脓浊涕之症,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鼻炎。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苍耳子也有很显著的疗效,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等症。在内服方面也很有药用价值,能祛风、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麻风、瘙痒、疔毒、湿疹及子宫出血、子宫深部脓肿等。
现代药理分析证明,苍耳子的煎剂可起到镇咳、畅通呼吸的作用;对心脏有平稳作用;还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并有抗真菌作用。不过,苍耳子有毒,不能过量服用,否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但绝大数苍耳子汤剂不会有毒副作用,鉴于此,苍耳子一般都炒制后再煎,祛除其毒性。
看更多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