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最了解自家孩子的您,真的让TA吃对药了吗

最了解自家孩子的您,真的让TA吃对药了吗

发布时间:2021-8-16 15:11:21   点击数:

本文引自:精科医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年全国监测网店收到的.7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中,0-14岁儿童患者的报告12.9万份,占10.5%。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占87.3%,其中抗感染药排名第一(73%);中药占12.7%,清热剂排名第一(38%)。

儿童用药不当一直是临床用药中存在且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专门针对儿科用药的品类很少,造成了儿童用药成人化,但是很多成人适用的药物并没有儿童适用说明,多数家长采用的方法基本是“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另一方面,儿童本身由于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条件的特殊性使得身体对药物的响应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仅靠剂量降低并不能避免药物对儿童带来的潜在伤害,并且有些药物对儿童带来的副作用可能是持续性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报告中指出儿童用药常见问题包括:

错误的用药剂量导致的短期毒副作用或治疗失败

缺乏儿科适用的药物剂型

缺乏适合新生儿、婴幼儿或低龄儿童的药物和有效剂型

家长或监护人对药物不合理保存或者意外药物中毒缺乏意识

青少年中存在的药物滥用或者危险用药行为

化学药物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

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身体造成长期影响

为什么相同的药物对不同人的疗效差异这么大呢?

同一种疾病的患者,服用完全相同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有的患者服药后效果良好,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而有的患者则需要服用更长的时间或者增加药物用量才见效,还有一部分人服药后由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不得不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排除年龄、性别、体重等差异,即便是身体各方面条件相同的人群,在使用同一种药物时,也会出现上述情况,这种现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基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用药的个体化差异现象和儿童用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利用药物基因组信息来辅助指导临床用药,能够很好的提升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广州精科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是利用分子学检测手段获得与药物代谢、转运等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信息,在了解酶代谢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基因和儿童身体的代谢特点给出具体用药指导。该检测覆盖了美国FDA建立的基于药物基因组信息的药品标签系统,收录了9大类、近百余种儿童常用药物,检测位点多达70个,一次检测,终生受用。

我们以其中收录的药物-阿托西汀-为例,来说明药物基因组在怎样帮助提升用药安全性的。

阿托西汀

一种神经系统药物,临床上用于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儿童多动症)的治疗。该药主要由肝CYP2D6酶代谢。CYP2D6酶根据基因多态性一般分为正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速代谢型和弱代谢型。

FDA药物基因组标签中建议,CYP2D6酶属于弱代谢型的儿童或青少年在使用阿托西汀时需要谨慎用药,建议进行剂量调整,体重低于70kg的弱代谢型患儿起始药物用量建议在0.5mg/kg/天,在用药过程中,如果症状未好转并且对起始用量耐受的情况下,才建议剂量升高到1.2mg/kg/day。

小明是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10岁小学生,在使用阿托西汀治疗后,症状虽然好转,但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食欲不振。后续治疗前,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用药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小明存在CYP2D6酶*4/rs(TT)纯合突变。CYP2D6*4属于酶无功能型变异,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用药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高于野生未突变型,因此建议谨慎用药,可以通过降低剂量或者更换药物来优化治疗方案。

这个帮您更了解自家孩子的方法,不想赶紧体验一下吗?

精科君最后再为大家献上一份纯纯的干货

《儿童用药葵花宝典》

平时宝宝感冒、咳嗽、发烧、腹泻、便秘什么的,

再也不怕手足无措啦!

点击放大查看下图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809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