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危害 > 宝宝不会爬就直接会走,是不是好事儿科医生

宝宝不会爬就直接会走,是不是好事儿科医生

发布时间:2021-7-15 14:18:41   点击数:

自从有了芽芽以后,芽芽妈身边常接触和交流的人群就以孕妈和新手父母为主了,自然我们聊天的特点就是这三句话全都离不开宝贝的话题,然而,随着这么广泛的交流,还真被芽芽妈发现了个很奇怪的状况。

我们通常认为的婴幼儿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老话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月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等等。

原以为养孩子长大就像游戏练号,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升级,并且自主获取新技能,但是芽芽妈却发现有的孩子就像游戏充了钱,竟然不需中间过渡,直接跃级成长,比如有个叫一一的剖腹产小宝贝,他还没爬利索,却先会了走,宝妈也是在纠结中,是自己的宝贝天赋异禀呢,还是成长的规律发生了变化呢?

这一些按月份来的大动作要是足月后还做不到的话,需要帮助孩子训练动作吗?为什么儿科医生建议要多多训练孩子抬头、翻身、爬呢?

01

妈妈们都应该知道一句话:仰着睡,趴着玩,坐着看世界!美国儿科学会也有过建议:婴儿醒着时,在大人看护下,多趴着玩。

“趴”,对宝宝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研究证明,多趴的宝宝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要比其他宝宝更好。不仅如此,“趴”还有其他很多的好处!可以锻炼宝宝的体能、帮助宝宝“排气”、帮助宝宝塑造完美头型。

只要宝宝的精神好,身体健康,通常出生一周左右就可以开始趴了。当然,刚开始宝宝只能趴几秒,随着宝宝的身体发育,趴的时候会越来越长。

芽芽妈提醒各位,宝宝趴着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要陪伴在身边,慎防意外发生。同时,练习趴着的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宝宝表现出累的时候,妈妈要及时让宝宝休息。一般来说,新生儿每次10-30秒,每天锻炼3-4次就可以,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时间。

虽然宝宝趴着的好处这么多,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宝宝趴着睡觉!宝宝趴着睡觉容易引起宝宝窒息的可能。因此,建议大家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可以用玩具吸引宝宝,鼓励宝宝练习趴着的动作。

02

翻身

学会翻身可以促进宝宝的躯干扭转和骨盆的分离,为宝宝今后的坐、爬、立、行走打下基础。

而宝宝越早会翻身,说明肌肉和力量发育得较同龄宝宝越好。所以,科学的引导和训练,对宝宝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美国babycenter网站在对18个万家庭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4%的宝宝在4个月就已经学会了翻身,而在5个月之后学会翻身的宝宝也有27%。一般来说,早产儿学会翻身的时间可能会稍晚一些。

老人总说“三翻六坐八爬”但是宝宝的发育也是个体差异的,要按宝宝的实际的生长发育。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能够去翻身了呢?

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这说明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就可以逐渐开始练习翻身啦。

03

是不是只要宝宝能学会走路了,会不会爬就无所谓了呢?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基本的规律性,任何时候,家长都不要去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只有宝宝爬行训练爬够了,宝宝走路才能更好。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你比如说有的家长过早地牵着宝宝的手训练走路,这就非常不可取,也违背了宝宝生长发育规律。

宝宝走路越早,与宝宝聪不聪明没有任何必然关系。走路,是宝宝肢体大动作和精细化动作的训练,而宝宝聪明与否,与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两者本质上关系不大。

如果宝宝没有经历过“趴”、“爬“或经历时间很短就有要学走的趋势时,家长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就不需要干预?甚至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人一步而觉得很骄傲?

其实。对于一个身体健康、无明显异常的孩子来说,这可能都不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妈妈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走路经常跌倒是因为小时候不会爬的缘故,长大了成绩不好也不会联想到是因为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缘故。

下面芽芽妈就要跟大家说说这个相对陌生的名词“感统失调”!

04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就是大脑功能失调了,大脑没法统一身体其他部位,也被称为学习障碍。

正因为如此,直到现在,美国主流儿童神经学是不承认“感统失调”是一个正式的“病”!很多专家认为,感统失调只是自闭症或者多动症的一个症状。

它的成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孩子以下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就是孩子轻度感统失调的表现,家长应该提早重视和改善:

1、孩子在特定的年龄的不会翻身、滚动、爬行,坐和站都有困难。2、不会系鞋带,不会骑脚踏车。3、玩玩具的技巧不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4、语言能力发育迟缓。5、反应敏锐,对周围的事物很抗拒,喜欢口味重的食物。6、身体发育正常,但是行动却非常笨拙。

家长们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这些问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消失,现在孩子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小家庭制,城市化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缺少了玩伴,缺少了竞争,娱乐电子化缺少了户外的运动,缺少了必要的交流互动。这改变的生活方式都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改善感统失调的机会。

很多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的,主要是因为不会爬行或者是爬行的时间很短暂。

如果孩子有轻微的感统失调,医院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还是要多多的帮宝宝练习趴、翻身、学爬以及更多能够使得宝宝身体动作更为协调的运动练习,比如翻越障碍、走平衡木、滑轮滑、跳蹦床、打乒乓球等,这对于孩子身体发育是很重要的。

最后,芽芽妈想说:宝宝运动规律正常是三抬头,四翻身,六会坐,爸妈们需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wh/776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