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家庭抗逆力重磅上线
每周二、四发布
和孩子一起长成更好的样子
01
孩子病了?
Lily的女儿7岁,活泼、漂亮、能歌善舞。一天Lily突然打电话,很神秘地问我是不是了解小儿多动症,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
太多的家长因孩子偶有症状,就去baidu。我也没多想,聊了两句就挂了。
事后感觉不对劲,又给Lily打电话。发现她不是装神弄鬼,孩子确实很多表现类似于多动症。Lily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类问题没有见到孩子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我建议Lily尽早带孩子就医,一是,有问题及早治疗;二是,有个明确诊断,家长也不用胡乱瞎想,安心治病就是了。
Lily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第二天就带孩子去看了中医。选择中医是因为多动症在西医要看精神科,家长担心孩子压力大。看中医就委婉一些,调理身体便是。
晚上Lily给我打电话,语气略显悲伤:“医生说症状像多动症,但不严重,扎针灸吃中药,很快就能改善”。
接下来,Lily的问题又来了,中医真的能治好吗?听说好多孩子要一直吃药?女孩子有多动症,同学会不会嘲笑她?歧视她?影响她的心理健康?
Lily的疑问都是正常的,也确实会出现,但是过度焦虑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安慰道:“你们发现的早,治疗也及时,状况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Lily勉强接受了我的观点:“哎,希望如此。”
这是治疗的第一天。
02
孩子没病!
中医治疗的第三天,Lily又给我打“你说中医真的有效吗?我觉得每次针灸之后孩子的小动作更多了?”
见Llily这么着急,我反问:“只有你觉得孩子状况变差了?还是身边的人都是?比如,学校老师。”
“老师从来没说过孩子异常,人家一天看那么多孩子,怎么可能发现”,Lily说。
“家里其他人呢?”我追问。
“我老公一直觉得我小题大做,他说孩子没那么严重,就是成长中的小状况,治疗都觉得多余,自己在家调整就行”,Lily好像在回答我的问题,又好像在控诉先生的无所谓。
我无奈地说:“既然不放心,就去看看专科吧,可以明确诊断。”
隔天晚上,接到Lily电话,“专科医生说孩子有些症状,但不够定性多动症,也不用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了”。
我大喜,“太好了,孩子没病。”
但Lily似乎并不甘心,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她的愁眉苦脸。
孩子明明没病,Lily为什么如此焦虑?如此担心?到底是谁病了?
03
到底谁病了?
大多数家庭生育子女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从早到晚围着孩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