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宝妈问我:“孩子一会儿都闲不住,总是不停地摸摸这摸摸那,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有个同学有天也专门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说孩子坐在椅子上屁股扭来扭去,就是不专心,而且有时候还会摸同学一下、挠一下,不让同学学习,医院看看是不是多动症。
说实话,我有时候也怀疑过我儿子是不是多动,小家伙跟永动机似的,一会儿都停不下来。关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下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宏博士,她是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专家,咱们来看看她的回答。
有一类孩子跟食积内热有关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肉蛋奶吃得比较多,非常容易食积内热。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当孩子脾胃有积热的时候,特别容易生痰热。痰热过盛就会上挠神明,导致心神不宁,孩子就会多动冲动。有些孩子脾虚肝旺,还会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
也就是说,食积内热的孩子也会过度活跃、脾气急躁。但是家长们要注意,这类孩子的过度活跃不是持续性的,孩子通过饮食或者药物调理以后,内热没了,自然就不会过度活跃了。这点家长们可以细心观察一下。
另一类孩子则跟多动症有关
当然,还有些孩子就跟多动症有关了。什么是多动症?它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它主要的表现就是与发育水平和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障碍和注意时间减少、冲动或活动过度,常伴有品行障碍、学习障碍和适应不良。
一般来讲,多动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注意力缺陷型,也叫神思涣散型。这类孩子看着比较安静,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就好比人在课堂,脑子里的想法都飞到九宵云外了。第二种是多动/冲动型,这类孩子就是特别爱动,坐立不安,难以自控。第三种是混合型,这类孩子既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特别容易多动、冲动。
当然,郑宏大夫提醒,多动症作为一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难自愈的特点。因此,如果家长觉得孩子长期存在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时,医院专科门诊就诊,如确诊为多动症应及时治疗。
附多动症诊断标准
下面是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宝妈们可以自己给孩子检测一下。如果下列症状存在6项甚至更多,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则应考虑多动症的可能,最好带孩子找专业医生看看。
此标准参考的是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The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公布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DSM-V)的ADHD诊断标准制订。
1.多动/冲动下列症状存在6项(或更多),持续至少6个月。
(1)多动难静,不能自控;
(2)坐立不安,常离座位;
(3)不分场合,跑来跑去;
(4)玩耍时过于兴奋,无法安静;
(5)经常忙个不停;
(6)多言多语,自说自话;
(7)问话未完,抢着回答;
(8)很难按序排队;
(9)干扰别人,擅拿他人物品。
2.注意力不集中下列症状存在6项(或更多),持续至少6个月。
(1)粗心大意,做事马虎、不重细节,时常出错;
(2)神思涣散,难以集中;
(3)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兴趣多变,难按要求完成任务;
(5)工作凌乱,没有条理,做事拖拉;
(6)懒散懈怠,缺乏恒力;
(7)丢三落四,有头无尾;
(8)不耐干扰,易于分神;
(9)记忆力差,容易忘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宝妈之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