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4日夜晚,在人们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位于医院手术室亮了一整天的无影灯才开始“歇息”,一个很特殊的、具有很罕见心脏畸形的患者被安全送回了ICU(重症监护室)。
该患者31岁,女性病人,经过我院各项术前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右位心、右室双出口、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从发病率上来说,先天性心脏病占新出生婴儿总数的1%,其中单纯右心室双出口占比约1-2%,单纯主动脉缩窄占比约3-5%,而内脏反位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仅0.05-0.1‰(‰,千分数),那么,同时具备以上畸形的,估算百万分之一不到,而患者恰恰同时具备上述畸形。
考虑到患者病情罕见且复杂,手术难度极大,因此在术前我院进行了全院的疑难病例讨论暨术前讨论。讨论会上,详细分析了病人心脏畸形特点,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制定了详尽而合适的手术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术前、术中、术后意外情况加以讨论并做出预案。
在正式手术前,医院专门再次组织相关科室讨论并明确该患者的手术预案,要求各手术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对该患者进行精细化的诊疗手术,并再次讨论手术相关事宜,尽量控制手术风险,做好相关预案措施。
14日上午9点23分,手术开始。打开心脏,直视下探查心脏畸形,确定术前诊断正确。作为有40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国内一流专家,朱洪玉主任在手术台上连说“罕见”!手术按既定方案实行,但由于患者的心脏畸形过于复杂,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做到对患者负责,更有利于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手术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根治手术。
(心外科朱洪玉主任、方骏主任正全神贯注的进行手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期间医生们小心维护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最终,夜深人静时,手术完成了!手术时长14小时,术中自体血、库血和血浆的用量超过了ml。
手术结束后,患者由重症监护团队夜以继日的小心照顾着。在病人的床边,重症监护团队用精湛的技术、严密的监测、舒适的照护细心呵护着她,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拔管。
手术距今快两个月了,患者也早已出院回家休养。但由于疫情原因,患者不能到院随访,医院主动致电患者问候情况。电话接通后,听到患者那句“一切都好”,我们也由衷为她感到开心。
(供稿:方骏)
预约-
24小时心脏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