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察觉到的中耳炎
临床上,经常遇到爸爸妈妈们的疑问:“我家宝贝从来没有说过耳朵痛,从来没有耳朵流过脓?也没觉得孩子听力不好,怎么可能会有中耳炎呢?”
大家印象中的中耳炎,是不是总是和剧烈耳痛或者耳朵流脓联系在一起?
中耳炎的分类
急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定义为48小时内突然发作的中耳炎症感染。
分泌性中耳炎:不伴有急性耳部感染症状的中耳持续积液。
慢性中耳炎: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其中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因为发作时伴发感染表现包括耳痛,发热,耳流分泌物等而易于被发现。
而大部分的分泌性中耳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常常会被家长和非专科医生所忽略!
分泌性中耳炎很常见吗?
很常见,很常见。
根据统计出生后第一年>50%的婴儿会患分泌性中耳炎,2岁时这个比例是>60%。
在小学对5~6岁的孩子进行筛查,发现大约每8个孩子中就有一例单耳或双耳积液。
为什么孩子容易患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多数都继发于咽鼓管功能不良,而儿童的咽鼓管与成人咽鼓管相比更短、更柔软、更偏向于水平,造成咽鼓管通气功能和保护中耳的功能更弱。
怎么及时发现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
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中,大概40%~50%不管是孩子自己还是父母都不会对中耳积液有显著的主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医生发现中耳积液。
如果孩子有以下的情况,请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师处就诊:
诉说轻度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或者耳朵里有“声音”;
婴儿可能会出现容易激惹,抓耳,睡眠紊乱,对周边声音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听力下降,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行为改变,对正常语言交谈反应差,常常要求父母“再说一遍”,看电视时需要提高音量;
怎样避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坚持母乳喂养;
避免吸入二手烟;
注意手卫生;
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限制使用安慰奶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