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达,是非成败,皆为身后事,我们只须尽力而为,其余一切尽听天命。千余年前,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一时流行于世,诗圣杜甫,提笔书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在四十多年前,同为人杰的朴正熙,题笔化用而成:身与名俱没,江河万古流。
朴正熙是谁,是朴瑾惠的父亲;是韩国的总统;是现代韩国的缔造者;是最大的功臣;同时,还背负着暴君和独裁者的名号。
身名俱灭之后,他所创造的历史,又是否能同他的豪言一般,万古流传。
求学为军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朴正熙降生在日治朝鲜,庆尚北道的善山郡中,一户贫寒的人家。
在家中排行第五的朴正熙,不似小的,尚须照料,也不如大的,能自力更生,又是营养不良惯了,面黄饥瘦,手无缚鸡之力,家中地里的重活、农活都做不得。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上天注定你要失去一些东西时,那相对应的,也会弥补给你另外一些东西,阴晴圆缺,寒来暑往,一切自有定数。
身体孱弱的朴正熙,是家中七子里,脑子最是活跃的,而读书是改变人生的路,正是朴正熙务农的父母,心中最认可的路。
朴正熙的身娇体弱,为他的未来搏得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愈是来之不易,才会愈加珍惜。
一九三二年,朴正熙考入了大邱师范学校,孤僻成性,一直是他在此之前的代号,可人总会长大,世界运转的太快,逼迫着我们不断向前。
在大邱时期,朴正熙努力去改变,去融入团体,去享受社交,哪怕有时,仍然会去怀念,自己单孤的影子,可快节奏的拍子,却催促着他,一路向前,不要去停下脚步。
当有了目标,朴正熙的人生不再迷茫。体质疏松,是娘胎里带出的先天不足。可事在人为,田径与击剑的拼搏,只为,弥补短板。
一分汗水,换一分收获,朴正熙的成绩,不过是刚刚及格,可他现在的所有努力,都不过是为日后的,从军从政做铺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要嘲讽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拼命,他日若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个人只是恰巧有更想到达的未来,与更想去见的人罢了。
夺取政权
一九三七年,毕业后的朴正熙,便在当地的,闻庆市内的一家小学,任教了两三年。
可对于一个有野心的人而言,这种闲适的生活,不过韬光养晦,四零年初,朴正熙以日本姓名,高木正雄考入新京伪满军校就读,并以优异成绩,结束了两年来的,预科学习生涯。
并于此两年后,在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本科。
在一九四四年毕业,朴正熙便随日本军队,一同卷入了二战的战火,并且因为突出的表现,官职升至少尉。
可惜,邪不压正,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朴正熙心中的正义失败了,可朴正熙未败。
朴正熙所在的第八步兵联队,拒不投降,并枪杀苏军联络员,在这之后,朴正熙混入军统内部,以期瞒天过海,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朴正熙还是被发现了,并被遣返回国,那时节,韩国正处于李承晚政府时期,陆海军内部正严肃整肃检举公开和隐蔽的左翼人士,很不幸,朴正熙也在这其中。
若非陆军本部情报局局长说情,朴正熙难以保命,可局长并不知道,他救了一个未来成就有多大的人,天若赐我辉煌,我必比天张狂,朴正熙大难不死,后福不浅。
接连的战争,韩国愈发憔悴,可朴正熙却正是用武之地,在他权力地位不断膨胀的同时,也愈发不满李承晚政府的苟且与腐败。
只有经过饥荒的人,才知粮食可贵,儿时贫寒的朴正熙,也更专注于追求公正、公平,他太清楚底层百姓的生活了,许多年前,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一九六零年,韩国的学生最先揭竿而起,四一九革命轰轰烈烈,搅起了韩国的这片阴云。
这是一场契机,有野心与实力的朴正熙,牢牢握住了这场革命的脉搏,开启了韩国的政变模式。美一直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机会从不缺少,可它只为有准备的人而言,才有意义。
在军政府趋于稳定后,朴正熙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指鹿为马,清理隐患,至一九六二年的三月,潽善辞职之后,朴正熙亦辞去官职,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任代总统一职。
没有太多的流血牺牲,否极泰来,官逼民反,朴正熙在对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这才会有日后的成就。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对敌人的怜悯之心,是对自己的致病之瘤,果断决择,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拥有的,一时错过,一世误过。三生有幸,朴正熙未曾错过。
物极必反
韩国的第三、五、九届总统,均为朴正熙,在位共十八年,推行社会改革,并为此展开了,生活节约化、家族计划、扫除文盲等社会运动。
朴正熙认为,想要发展韩国,须从经济着手,儿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让朴正熙更明白,那时的韩国缺少的是什么,也因此避免了走上军事帝国主义的道路。毅然反腐反贪,对农村以及渔村的高利贷现象,进行整治,实施货币改革。
正是由于朴正熙的存在,韩国的经济才得以飞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的行列。
物极必反,优秀的人,往往清高自大,不容置疑;控制欲强,得天下易,守天下难,便是此道理,总统当久了,朴正熙对权利的追求欲望就会越大。
在朴正熙的带领下,韩国的经济激流勇进,可政治却一落千丈,颇有大权独揽于朴正熙一人之势。
而人们在生活富足后,便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政治,朴正熙的高压政策,无疑会令一些人,感到约束和不满。
当水满了之后,再倒,水只会溢出杯口;人的情绪也一样,一旦满了,革命,反抗,便会如约而至。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朴正熙死于金载圭之手,一代风云人物的落幕,显得那样匆忙。
执掌了韩国十八年之久的朴正熙,他死时,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他到底是明君,还是独裁者。
我所认为,朴正熙是最明理的独裁者,是生不逢时的明君。
一个半死不活的人,不下猛药,难治其病,韩国便是如此,它需要朴正熙这样一个罪人,来统治全局,才会逆风翻盘的可能。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都没有能力去评价朴正熙,因为我们尚达不到他的高处。至于韩国自己,随着朴正熙的死,以及同朴正熙那代人的死,一切悲恨哀愁,都将风吹云散,独留史书上短短数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