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看到宝宝从出生到一岁左右没有明显变化,个头也没有太大的增长。他们怀疑宝宝患的是矮小症,家长很着急,但是对这种疾病缺乏知识,不太了解。那么,孩子患上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1、矮小症是有原因的,缺乏生长激素就是其中之一。孩子生长激素缺乏,则身高不正常,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很多。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发育是正常的。但是影响生长激素缺乏其实也有较多原因,具体的原因需要检查才能知道。
2、内分泌代谢问题也是导致矮小症的原因。比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早熟、肾小管酸中毒等,这些症状都会导致孩子以后身高发育矮小。
3、还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比如:遗传因素,染色体出现问题,骨骼发育不好,神经网络系统功能异常,营养不均衡,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这些都会使孩子在成长后期出现矮小症。
因此,简单地说,矮小症是身材矮小和身高停滞的症状。临床上,当一个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或者一年内身高增加不超过5厘米时,就可能是矮小症。父母对孩子的矮小感到焦虑不安。那么,矮小症能治愈吗?
首先,矮小症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治疗的方式和时机很重要。如果孩子的生长激素没有达到峰值,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注射维生素D和生长激素。有些家长找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治疗方法,会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
其次,要改变孩子的身高现状,要做到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按理说,矮小症的发病率应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身高水平受到儿童生活不规律的影响。儿童在发育期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按时睡觉,只有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才可以长到理想的身高。
所以家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