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今天的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玩两个猜猜猜游戏!
问题一:猜猜我这是在哪里游玩呢?
游乐园?森林栈道?农场?都不对!
问题二:猜猜这样流线设计、还有室内森林的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
设计工作室?美术学校?自然生态馆?也不对!
好吧,公布答案!
第一张图是我在体验某幼儿园的森林栈道。第二张图是某幼儿园的室内内景。
如果我告诉你,这两个场景都发生在同一个幼儿园,你是不是很吃惊呢?
没错,我们久违的幼儿园探访系列又来啦!
在之前的蒙特梭利幼儿园探访文章里,我们分享了关于环境设置和教具使用的话题,收获了满满的鼓励。
这一次,我前往了采用英国学前教育EYFS体系的贵族幼儿园——长沙赛特福德幼儿园。
带你揭开国际幼儿园的神秘面纱,“偷师”亲子教育的秘籍。耐心读完,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孩子难管?
把他扔到大自然!
每个孩子的问题都不同,有的性格暴躁,有的不善社交,有的则是体质不好。
大家都在问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我总是会说:把他们扔到大自然!
著名教育学家理查德?鲁夫在《森林中最后一个孩子》一书中提出:我们的孩子离自然已经越来越疏远,被困在钢筋水泥当中。
并指出:儿童缺乏与自然的接触会引起感官退化、导致肥胖、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抑郁等。
但亲近自然,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只能看看花、草、蚂蚁?当然不是。带孩子深度亲近自然其实有“诀窍”。
强调互助探索的力量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深度自然游戏》,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想把大自然的教育发挥到极致,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合作玩耍。
通过借助别人的眼睛,带上别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收到1+1>2的效果。
在赛特福德幼儿园,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一起户外合作的成果。比如一起种下一颗小树,一起观察它们的成长;
赛特福德的孩子一起种下的小树苗
一起合作过栈道,一起用捡来的旧树枝、旧落叶做成装饰画。
很多家长总说“我的孩子总是不快乐,总是哭闹”,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剥夺了孩子的身体机能。
过度思考是游戏精神最大的敌人。身体动起来,才能让有害的思绪转移。
正如,我发现的秘密:赛特福德幼儿园所有森林环境的设置,都在鼓励孩子动起来,深入“丛林”最深处。
他们森林活动区设置里了很多绳索和栈道,可以让孩子自由攀爬。
在室内也搭建了“山洞”和“小森林”,湿湿滑滑的石头鼓励孩子们踮起脚尖,动起来。
塞特福德的室内自然环境设置
关于受伤等可能面临的危险,带我参观的老师说:
他们会提前预估风险,但更希望让孩子自己探索哪里有危险,哪里需要格外注意安全,这其实是一种更长远的保护。
不得不说,这与我对蛋姐的“放养”理念真的是不谋而合呀~
创造新鲜感和临场感
说回文章开头讲到的问题,可能很多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带孩子到大自然,该怎么和他玩?
这里有个关键点,叫脱离固定习惯。
比如,我们用习惯了用眼睛看花、看草,有没有想过用耳朵听,或者换一个身份观察呢?
推荐这本书
里面分享了很多有趣的自然游戏
在赛特福德,每个小朋友都扮演过小小观察家的角色,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加微观、更绵长,也更有新鲜感。
比如:记录叶子变成泥土的过程、用放大镜寻找1米范围内的小虫、寻找自然的“头饰”,这些有趣的举动都在这里发生着。
就像平时,我也经常会鼓励蛋姐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松鼠或老鹰,去收集它们可能喜欢的东西。蛋姐总会发现很多“惊喜”。
所以,森林教育在小区、公园一样可以进行,重要的是,把身体交给孩子,把心交给自然。
家教合作就是亲子活动?
错!
有了蛋姐的这几年,我越来越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不能只依赖专业机构,最好的课堂还是在家庭教育当中。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询问赛特福德的老师们如何推进家教合作,请他们提供一些可供大家借鉴的亲子活动。
得到的答案却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很少举办亲子活动。
除了一对一的家庭群,每天同步孩子的点点滴滴外,赛特福德的老师很少把父母请来学校和孩子一起做点什么。
即使有,也是和家长单独面对面沟通。
赛特福德“妈妈沙龙”活动
赛特福德的老师解释道:
不是把父母请到学校才能算亲子活动,亲子连接无处不在,哪怕一起去买菜、逛公园,都是一段珍贵的亲子时光。
如今,养娃标准早已过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线,父母越来越向职业化迈进,家校合一、家校链接,正是大势所趋。
大多数父母很重视教育的成绩,却做不到最底层的东西,就是陪伴。
那么,学校如何最大程度地配合家庭呢?或许赛特福德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从入园起,每个孩子都有一本成长手册,每天伴随记录他们的七大领域发展,包括:
沟通和语言,身体发育,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读写,数学,了解世界,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和设计能力。
这本成长手册,也是一份学习追踪报告,以量化结果输出,告知家长孩子每个阶段在每个领域的表现。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至少小学才会有这样的可视化成果。
而EYFS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与家长一起记录孩子发展的长短板。
若某个板块未达标,比如体适能不合格,幼儿园会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家庭联动,之后给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