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症状可以分为4个阶段。
1、慢性单纯性15岁以前发病者多,成人少见。表现为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无过多的变化。持续时间很长,可终身存在。
2、急性单纯性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小儿面部抽动症、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症状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及转移部位。多在12岁前发病,最多见的是眨眼。症状持续2周~1年即可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
3、亚急性或持续性可见于儿童期、青春期。单纯性者,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持续1年以上,至青春期自然消失。多发性抽动有发声者,至青春期症状是否消失不一定,此要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相鉴别。
4、多发性抽动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以上分型并不完全,特别是第3型和第4型之间有些混乱。因此此处仍将“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独予以讨论。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抽动症的症状的四个阶段表现。抽动症主要是在儿童时期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这些抽动症状可能会伴随终生。所以,作为患儿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病,尤其是做到耐心和细心。对待治疗的过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4岁的小雨是一个聪明、活波、可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深受老师喜爱。在一次排练节目中,小雨被安排饰演孙悟空的角色,由于角色的需要眨眼次数较多,所以那段时间里他天天练眨眼。后来节目结束了,可他的眨眼却没有结束而成了一种习惯。更令人担心的是,除了眨眼外,他慢慢地又出现了耸肩、摸鼻子、鼓肚手和单足跳跃的动作。这些频繁的动作给小雨带来的不仅是难言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同学的嘲笑和陌生人惊奇的目光。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两个星期以后,小雨嗓子里开始发出狼一样的吼叫声,并且经常顺口溜出一些难听的污言秽语。家长知道了孩子的情况急坏了,医院检查确诊为抽动症,家长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医生开了一点药说可以暂时控制缓解一下,用药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情况好多了,可是停药后孩子的症状又反复了,好像比之前还要严重,于是家长慌了,到处咨询,后来听说学校里有孩子也是抽动症,在咱们这边治疗已经康复了,于是要了联系方式fstzys跟咱们详细咨询后开始治疗,用药一个月后孩子眨眼的频率减少了,家长也有了信心,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孩子的症状基本上没有了,于是巩固2个月停药,随访至今家长未反馈孩子有复发的情况,一直状态都很好。
中医认为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先天不足、孕母生理状态、生活方式有关。摄生不当、精神刺激等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如父母体质遗传、母亲怀孕时期的调养不当、产伤、出生时窒息等)。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阴邪气及情志因素(如平时娇生惯养、学业压力太大、父母期望值太高、父母干涉太多等)、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偏食挑食、过量食用煎炸辛辣油腻食物等)亦与本本病的发生有关。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用由风动,小儿家体钢理马反复感染,伤及阴分:尤其目前竞争数烈,孩子负担过重,或望子成龙,或澜爱过分,任性好强,以致真阴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阳偏亢: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旺而发抽动。小儿脾常不足,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又可造成气血逆乱、心神失养,病久心脾两虚,筋脉失养面抽。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节,脾运不健,聚湿成痰,痰迷心窍;或脾虚则肝旺,亦可使肝风挟痰上扰清窍。
感受外邪、引触内风,五味偏嗜、饮食失节等常常是本病发作的诱因。本病病位主要在肝,可累及脾、心、肺、肾。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肝风内动。肝喜条达而主疏泄,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若肝失藏血,疏泄失司,则易郁而化热、血虑生风,而成肝风内动之象。肝郁使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痹阻窍络,致筋脉失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聚液成爽,痰火胶结,内扰心神。肝肾同源,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木火邢金,循经上逆,痹阻咽喉。诸上因素,常可相互影响而致病。
健脑止动汤vs抽动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祛风化痰,潜阳息风。药物入肝经,介类昆虫等动物及矿物药,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缓解眨眼,发声,情绪不稳,抽动等病症。
第二阶段:缓肝理脾,强土制木。健脾益气,顾护脾胃之气,土旺得木方疏通。诸药合用、柔肝养肝。从而达到止搐、止惊、止挛,止泻目的。
第三阶段:滋水涵木,平衡阴阳。为形全者宜损其有余,形缺者宜补其不足,人体的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提高免疫能力标本兼治。
健脑止动汤疗法诊疗抽动症四大原则。
一、调整脏腑功能:宣肺解表,扶土抑木,泻热化痰。《灵枢本神》说:五脏不安,那么一定就是五脏的病变,那么就要知道其气之虚实,然后在进行治疗。
二、调理气血关系:滋补肝肾,养血熄风,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气血,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并且与形志相关。
三、治病必求其本:中医强调必须探求某种疾病的本质,也就是抓住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出发生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的治疗。
四、心身并治原则:以中医形神相关学说为依据,按照辨证论治的规律,采用心理疗法,饮食治疗,音乐疗法等,这样就能达到扶正祛邪,心身并调而治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