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影响 > 三言两语公益云论坛middot心理健

三言两语公益云论坛middot心理健

发布时间:2021-7-2 13:44:19   点击数:

三言两语公益云论坛

专题研讨专家助阵专业解读

比1.0版更专业、更聚焦、更时尚

看看本期话题吧↓↓

心理健康专题

孩子遭遇了性骚扰,怎么办?

有一次,初一学生萍萍在公交车上站在靠近车门的地方,忽然感到有人在摸她的屁股,她非常害怕,弱弱地回头看了一眼,发现一个中年男人正一脸淫笑,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但是萍萍不敢出声向身边的人求助,内心既煎熬又痛苦,只能一路忍受看这个男人卑劣的行为。公交车到站之后,萍萍火速下车逃离,强忍着泪水狂奔进校,一到教室就放声大哭起来,同学们问及原因,她始终沉默不语,不吐一字。在这之后的几天里,萍萍再也没敢坐公交车。萍萍没有对老师或家长提起过这件事情,心情一直低落不已。

.05.08本周六19:30,我们不见不散

让我来一起回顾一下上一期的讨论吧!

孩子有很多小动作,为什么?

小明9岁,上小学三年级,看上去聪明伶俐,反应快且机敏灵活。可上课时,他的小动作都编成了串,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撕撕纸片,还不时跟旁边的同学说话,老师反复纠正他的行为也无济于事;在家中写作业时,他也动个不停,几乎是写一会儿字就开始左捅捅、右翻翻,整个人处于“风吹草动”的状态。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各位老师,你的班级中也有类似的孩子吗?您认为,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谈谈您遇到过的案例和您分析的原因。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刘华

我是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存在“风吹草动”状态的孩子很多,比如有的孩子会买可以的玩的橡皮,课堂上就只顾捏捏橡皮擦玩了,有的孩子会玩尺子、玩文具盒,甚至有的孩子还会拔毛衣上的小毛毛,拔一根吹一下,拔一根吹一下。面对这种现象,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课堂,尽量让每节课的趣味性强一些,幽默一些,或者以提问的形式。当然,我也会从入学开始就不断给孩子强化课堂纪律,讲清楚课堂常规。

陕西省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董明利

孩子小动作多的原因:

1.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学生9岁年龄小,注意力的保持时间在20分钟左右,自制力差,不能约束自己。

2.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关。孩子喜欢新奇、趣味性强、有意思的学习内容,当这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做无关事。

3.个别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因此每当坐在教室,就会感觉非常的难过。

4.个别同学做这些行为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

5.可能这个孩子得了多动症。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冰层之下:后来,家长带小明看了医生,确诊小明为多动症。什么是多动症?你了解多动症吗?多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障碍,英文简称为ADHD。多动的孩子看上去很兴奋,浑身是劲,所以很多人认为是他们大脑里面储存的能量太多,需要发泄。其实恰恰相反,多动孩子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太低了(能量不足),他们能量库中储备的能量不足,导致孩子在努力、唤醒和激活上产生困难。

因为能量不足,中枢神经的兴奋度低,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难以得到有效补充,所以他们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普遍很短,坚持一会儿,注意力就开始涣散、走神。

因为能量不足,使得神经系统不够兴奋,这种不兴奋的感觉让孩子压抑、难受。怎么办呢?那就是通过无休止的动作来刺激自己的大脑神经,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大量的身体小动作类似于一种功能性的补偿。

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王剑

多动症的孩子不是兴奋过度,而是大脑皮层不够兴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感统训练及足够量的大运动帮助孩子进行改善。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多动症?

《中小学班主任》姜小编

小编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和大家分享。

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多动症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脑神经递质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的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造成孩子动作增多。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一到两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精神疾病等遗传因素,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过多的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通过对多动症的科普,我想各位老师已经对多动症有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如果你的班级有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蔡晓梅

孩子若真的是多动症患者,那么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有这样三个意识:

1.正视接纳孩子的现实存在。

这样的孩子爱动多动,不是错误!像人感冒就会打喷嚏一样是自然行为。

2.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孩子是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个体。班级环境,班级舆论导向,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而孩子们在关心帮助小伙伴的过程中也完善了自我。

若能有孩子们之间的接对帮扶,与多动症同学相互取长补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多动症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有时在某方面,还会天赋异禀。

3.加强家校沟通,并借力医方,加强学习,给孩子更多有效的支持。

杭州市萧山大桥小学俞佳玲

要看情况确认孩子是习惯差还是多动症?。如果是习惯差,可以跟他谈做小动作带来的后果,比如一节课后,简单测试,其他同学都会,他不会,让他自己找找原因。联合家长,三个人一起想办法怎么改正。一般可以是自己数着数跳绳,跳到一定数目拍球舒尔特方格等,男孩子的话,不妨练习写字和静坐。一开始,练习时间要极短,短到孩子和家长觉得不可能完不成,如练字可以是两行。静坐可以是5分钟。后续慢慢增加。当然,家长一般比较忙,有时忘记让孩子做了,可以设计一张21天习惯养成表,每次孩子做完就打勾,让孩子体会成功的感觉。?多动症的孩子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者进行注意力系统训练,学校也可以辅助用上面的方法。?一定要有耐心,期望值一定要降低,要让家长和孩子看到自己稍微努力一把就能有进步。

杭州市萧山大桥小学楼建英

我班的有一个孩子多动,但很喜欢折纸。一折纸就能安静许多。我给了他一本关于折纸的书。他一下课就学习折纸,折的玫瑰花很漂亮。在主题班会课上我让他做小老师教同学们学折玫瑰花。他教得很有耐心,孩子们学得也很认真。我积极表扬他,并把他的作品进行展示,慢慢地,他就好起来了。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宋微

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尽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更多采取孩子们可以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如用动手操作、制作教学具、绘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利于概念的构建。大多孩子天性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有限,“好动”大多还不一定是“多动症”。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通过对多动症的科普,我想各位老师已经对多动症有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如果你的班级有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如果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或者存在多动倾向,除了通过医生确诊,用药物治疗来改善孩子的大脑兴奋水平外,老师与家长尚须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老师与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这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或故意和大人捣乱,而是大脑的能量不足导致的。

2)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指责和谩骂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加重孩子的多动症。

3)在多动症孩子学习时,老师要尽可能地提供一些视觉化强的、能激起孩子兴奋的刺激物,这样可以延长孩子的注意力。任务完成后,提供及时的视觉化奖励。比如,将5分钟作为一个单元,然后对每个单元的状态进行评估,如果孩子状态很好,就立刻在奖励墙上贴一枚红色贴纸;如果孩子的状态不好,就贴上一枚蓝色贴纸。这种及时的视觉化奖励,刺激强度较大,能较好地延缓孩子的能量衰落速度。

主持人《中小学班主任》余小编

下面是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诊断量表,老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倾向(下面的9条行为项目中,如果孩子符合其中的6条或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可初步认为患上了多动症)。进一医院或相关专业机构进行。1)手脚总是动个不停,或在椅子上滑来滑去。2)在班上或其他必须乖乖坐在座位上的场合,时常站起来。3)常常跑来跑去,或在不适当场合过度爬上爬下。4)常常无法安静地玩或从事休闲活动。5)常常处于忙碌状态,或经常像是被驱赶着去做事。6)常常过于多话。7)常常在别人尚未问完问题时,答案已脱口而出。8)无法耐心等候排队。9)常常打断或干扰别人(例如,突然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您有什么要分享的吗?欢迎底部留言哦。精彩的留言也可能入选杂志哦!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自《人类心理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本书受中国心理学会委托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资助,百位心理学专家倾力撰写,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鼎力推荐。

需要购买的家长和老师可以查看下方商品详情下单哦?

书名:《人类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适合年龄:0-18岁

价格:定价99.8-.4元,团购价:78.84-元

本栏目以专题研讨的方式,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口,充分讨论,广泛研讨,融全国各地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专家解读为突破口,以小见大,知微见著,探寻案例背后的教育本质,助其有效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力。

以《中小学班主任》读写交流群为腹地,每月两期,每期一个话题,展开对话、研讨和辩论。

《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会选登部分群内老师精彩发言。

每位入选教师均可获得当期样刊一本。

长按进入

《中小学班主任》读写交流群

一起读书,写作,第一时间获取《中小学班主任》征稿信息,与编辑零距离沟通

这里是热爱读书写作老师的大本营

这里是全国优秀教师群体的根据地

这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x/76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