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父母一定不能偷懒
文
语不惜
本文由亲宝宝原创首发
今天,看了一条毁三观的新闻。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内,一名年轻女孩遭八岁男孩“摸臀”,上前和孩子家长理论时,小男孩的母亲非但没有道歉,反而有点羞恼成怒。
视频里看,男孩妈妈情绪相当激烈,一边出言不逊、谩骂女孩,一边还动了手,而且同行的另外2名成年女性也过来帮腔,其中一名女性还抡起手中的帽子狠狠地打在了女孩头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在做,孩子在看。
作为一名妈妈,心疼女孩的同时,更心疼那几位“悍妈”的孩子。
我想,她们也是做了母亲的人吧,不敢想象,被这种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要有颗多么强大的内心,将来才会正直善良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熊孩子”这个词,殊不知,哪里有什么天生的坏孩子。
有时候,孩子做出的一些“很熊”的事情,不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是父母本身行为修养出了问题,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
有次坐火车,邻座是一对母女。
4岁多的小女孩也许是在座位上坐不住,上蹿下跳的,很是闹腾,而她的妈妈,就像没看见一样,任孩子折腾。
这期间,小女孩不小心踩了我的白鞋子,我看着鞋子上那一片污渍,很无奈地拿纸巾弯腰去擦。
这时候,只见女孩妈妈厌恶地冲我翻了个白眼,嘴里小声嘟囔着:“坐个普通车,还穷讲究,不就是一双地摊货吗?”
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的火蹭蹭地往外冒。
但关键时刻,我生生把话咽了下去。身为母亲,我实在不想让孩子看到妈妈跟人吵架的场面。
因为,孩子的未来,就藏在父母的教养里。
心理学认为,孩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他的模仿,但是,一般来说,孩子1岁半到2岁的时候进入模仿敏感期。处于模仿敏感期的孩子会像个影子,你干什么他干什么。
3岁以后,孩子的模仿则趋于行为和品格的模仿,这时候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别给孩子留下负面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外国故事。
妈妈领回来一个保姆,小女孩看到保姆就甜甜地叫阿姨,但妈妈告诉她直接称呼保姆名字就行。
随后,妈妈让保姆住杂物间,还没收了保姆的各类证件,取消了保姆的休息时间。
吃饭的时候更是对保姆各种苛责,让保姆站在一边,说:“主人吃完保姆才能吃。”
没多久,5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被老师打电话投诉到妈妈这,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尊重人,对照顾她的阿姨破口大骂,还乱丢玩具。
而此前,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良好,很是礼貌和善。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孩子每一次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
电影《奇迹男孩》中有个叫朱利安的小男孩,他是奥吉的同学。
朱利安因为奥吉成绩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他给奥吉写小纸条,辱骂他是个残疾的怪物,他从全班的合影里把奥吉p掉,侮辱他说:“丑八怪没资格出现在画面里。”
后来,校长对朱利安做出了停课2天的惩罚决定,并把他的妈妈请到学校。
妈妈不但不认错,反而还不依不饶,认为自己给学校捐过很多钱,学校不能这样对她的儿子。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朱利安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做派,让他从小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他眼里容不下比他优秀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生命之初并没有多少差别。
而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并不是天性使然,他们的行为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父母谦逊有爱,孩子就会习得爱,父母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孩子就会习得野蛮。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复印件没有瑕疵,原件必须保证干干净净,平平整整。
泰国有个3分钟的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个妈妈和她女儿之间的故事。
视频里的妈妈,没有读过书,靠卖水果来养活女儿。
她不懂什么大道理,甚至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女儿。
但是,她身上那种勤劳、乐观的精神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女儿,无形中给女儿做了好的榜样。
因为没钱买雪糕吃,她看着女儿的背影,心里很难过。晚上回到家,她把菠萝切成雪糕的模样动手给女儿做菠萝冰糕。
当女儿提议把菠萝冰糕卖出去的时候,她没有阻止。
女儿满怀信心出门,却失望而归,面对女儿的提问,她没有说教,而是建议女儿去菜市场看看别人是怎样卖东西的。
小女孩通过观察,回来动手做了好看的冰糕箱子,并给冰糕做了定价,一番改进后,她终于成功了。
后来,小女孩就长大了,不但考上了大学,还获得了奖学金。
“家庭教育是激发潜能的源泉”,这位妈妈不停地鼓励孩子进行思考和探索,她的教育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但却让人看到了花开后的惊艳。
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妈妈,虽然她没有个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但却在生活中给孩子做了榜样。
面对生活的窘迫,她没有向孩子哭穷,而是开动脑筋,让孩子在苦中看到了甜。
阳光下,她们笑着的模样,透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这份积极阳光的心态,才是女儿奋发图强的动力。
我有一位朋友,去年不声不响地考下了一级建造师证。
我不解地问,专业都荒废了这么些年,怎么突然想考这个了?
她告诉我说,这是和孩子之间的一个“母子约定”。
儿子上一年级后,老师反应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课上总是调皮捣蛋乱动,怀疑孩子有多动症。
回到家后,她试着和儿子沟通,但却怎么都不见效,说急了,孩子还会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大人都不学习?”
后来,她就和儿子做了个约定,每天母子俩一起学习,看谁进步快。
就这样,她不动声色地治好了儿子的“多动症”,自己也有了额外的收获。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应该透过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一些不完美。有时候,孩子是来拯救大人的,他们能让我们自省,并努力变为更好的自己。
《超级演说家》中,有个叫马丁的演讲者,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开车带妻子和女儿出门,刚好遇到堵车,后面一司机不停地按喇叭,马丁冲后面喊到“摁什么摁,摁你大爷”。
妻子提醒他说,孩子在车上呢,马丁不以为然。
过了一会,那人又开始了,马丁忍不住吼到“怎么还摁,这谁啊”,这时候女儿悠悠地说“还是你大爷”。
马丁说,女儿不但是他的贴心小棉袄,还是他的老师,女儿的超凡学习能力,给他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女儿治好了他的路怒症。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育儿即育己。
想要孩子好好读书,我们自己要先好好读书;想要孩子守规矩,我们自己先要守规矩。
父母是孩子的指明灯,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家长的每一份用心付出,孩子都是看得见的。只有你认真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问题,不回避,不推责,积极纠正,才能收获一个责任心爆棚的小孩。
只有你自己努力奔跑,像榜样般,冲在前面,孩子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成长。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大人吧。
有教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父母一定不能偷懒
同意就转发朋友圈吧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作者:语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专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儿知识,理性思考,用心写文。本文由亲宝宝育儿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