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现代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烦恼,尤其是久站的人群,比如、教师、销售人员等。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产生退行性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正是因为足跟痛一般不会剧烈发作,而是缓和的、渐进性发展;因此,病痛初期都是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忽略太久,足跟痛也会成为大患。
足跟痛也有不同部位的疼痛,足底疼痛一般有4种:足底筋膜炎、跟骨骨骺炎、足跟下滑囊炎、足跟垫损伤,而足后跟疼痛分为2种:跟腱炎和跟腱腱周炎。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最常见原因。但即使最常见,还是有很多人依旧不知道什么是足底筋膜炎,更不知道如何解决它。
首先来看一下足底筋膜炎有哪些症状
晨起刚下地行走时疼痛明显,但行走一段时间活动开后疼痛减轻,但久立或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加剧,休息后缓解,一般为足跟内侧或足底中部疼痛。
足底筋膜炎并不是炎症,无红肿热,只有痛,加上足底筋膜弹性不足,所以牵拉受损的几率增加,而且在女性更为多见。
出现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1、长期在坚硬地面大量跑步;
2、足弓畸形:高足弓,扁平足,足过度旋前等;
3、久站;
4、肥胖导致承受压力过大;
5、足背屈不足:小腿三头肌紧张,跟腱紧张;
6、跑前无热身或突增运动量等。
得了足底筋膜炎怎么办呢?下面教你如何处理
1、休息制动,限制负重(急性期);
2、理疗热敷等减轻症状;
3、应用矫形鞋垫分散应力,分担负荷,应用夜间夹板,牵拉趾筋膜;
4、应用手法或筋膜枪等进行放松;
5、牵拉足底筋膜,小腿三头肌,跟腱等增加背屈活动度;
6、体重过重者减轻体重,减少负荷;
7、进行针对性训练。
自我改善的康复训练
1.放松足底筋膜:足下滚网球或实心球
2.牵拉足底筋膜:坐位,一手握住足跟,另一手使足趾背屈,牵拉足底筋膜
3、牵拉跟腱及小腿三头肌
牵拉腓肠肌及跟腱:两手伸直推墙,腰背挺直,前腿屈曲,后腿伸直,感受小腿后肌群的牵拉。
牵拉比目鱼肌及跟腱:将后腿稍屈曲进行。
4.增强背屈肌力:半坐位,中立位缓慢勾脚尖,到达最大角度后保持两秒,再缓慢回到中立位
5.增大足底筋膜柔韧度:坐位,脚下放一毛巾,利用足趾的抓力往后抓毛巾
6.踮脚后停留两秒,然后缓慢落下,重复多次
7、踝关节稳定性训练
单腿直膝踩于软垫板上(平衡能力较差者可踩于地面),另一脚屈膝抬离地面,保持20-30秒稳定。如很难保持平衡可手扶墙壁进行。
平时不要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不要过于劳累,要劳逸结合,活动前要热身;注意安全,避免出现外力伤害;控制体重,减少自身对筋膜部位的受力;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湿内侵;饮食方面要多摄取能促进血液循环、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茶、鱼、纳豆等;出现筋膜炎并不是不治之症,因此要保持好的心情,避免情绪出现大的波动!
医院渭南分院--渭南康复医学科是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康复专科。是渭南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中医传统治疗:头针、体针、电针、芒针、穴位注射、拔罐、艾灸、耳穴压豆、中药贴敷、推拿、捏脊、点穴等疗法。
现代康复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构音障碍治疗、吞咽障碍训练、口腔肌肉按摩、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结构化教育、音乐治疗、肌内效贴、肉毒素注射、早期干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脑循环、肌兴奋、数码经络导平、痉挛肌、电子生物反馈、足下垂)。
科室可进行发育评估、运动评估、语言评估、智力评估、多动症评估、孤独症评估、感觉统合评估、儿童体质辨识等。包括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试、0~6岁儿童神经心理检查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S-S法)、汉语沟通发展量表、构音障碍检查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评估量表(FMFM)、多动症症状评估、感觉统合评估量表、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ABC、CABS、PEP-3)、AIMS婴儿运动量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科室承古拓今,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秉承个性化、规范化治疗思路,对于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患儿探索出独特治疗模式,特色明显,疗效突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引进国际领先的脑瘫超早期评估技术--全身运动(GMs)评估及早期干预技术,对6个月以内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进行早期跟踪筛查,判断发育结局,进行规范的早期干预,患儿痛苦小,疗效显著。
突出中医特色,注重体质调理,形成人性化、个体化、规范化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体系。改善运动、认知,结合小儿推拿手法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康复效率。运用引导式教育、认知知觉教育、音乐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等系列教育方法有效改善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治疗效果。
科室诊治病种包括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脑损伤、脑积水、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术后康复、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自闭症、抽动症、癫痫等各种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遗传代谢病。
成人:急慢性脑血管病、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心理障碍。脊髓损伤。骨关节病、骨折引起的软组织粘连、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心肺功能障碍者。
投稿:贺茜娅
编辑:郭凯源
审核:郭晓成
往期精选
医院康复医学科丨肩膀痛、抬不起胳膊,几个动作教你拯救肩周炎医院康复医学科丨用爱融化孤独,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盏蓝灯!
医院康复医学科丨一根绳一条心,拔河比赛聚人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