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影响 > 多动症实例肝肾两虚的孩子,如何调理

多动症实例肝肾两虚的孩子,如何调理

发布时间:2021-3-18 17:38:4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m.39.net/pf/a_6010178.html

最近整理后台留言,我们发现了一篇挺有意思的粉丝投稿,一起来看一下:

粉丝投稿

角角你好,我想来咨询一下多动症的事情。

前段时间我儿子的班主任突然打电话来说要给他调个位置。我很奇怪,没有考试,也不到换座位的时间(学校规定每三个月就要给孩子们调一下座位),为什么突然要给我家孩子换座位呢?

老师说话很委婉,但我也听出来了,是我家孩子上课老是爱开小差,不是手里捏个橡皮就是嘴里咬个铅笔,自己不学习就算了,还打扰到了周围的同学。

一开始老师还会好心提醒他一下,但他老是记不住,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要不是我家孩子的同桌实在受不了找老师告了状,老师也不会这么着急地给我打电话说要给他换座位。

唉,其实在家也是这样,我和他爸爸工作忙,都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

周末有时单休,我们俩就轮流看娃写作业,拿铅笔、作业本都能拿半个小时,写五分钟就要上厕所,就要喝水,嚷嚷着热,要开空调……各种事情磨得我们俩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虽然过程艰难,但作业好歹是写完了,成绩这一块儿我们也不要求他什么。

我好几次都听别人提到了“多动症”这个词,角角你看我家孩子是有多动症吗?

关于多动症,首先我们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有一个大致了解:

不同年龄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多动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没有办法。

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欢做小动作,活动过度。(“脏躁”、“躁动”)自制力弱,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差,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健忘”、“失聪”)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翻手试验、指鼻试验、指一指试验阳性。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3%~6%。

以上特点也需要结合孩子实际相处的环境来考虑。

像是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年龄稍大一些,看起来更沉稳更听话的宝宝;但也有一些年龄稍小,刚进学校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宝宝,难免活泼好动一些。

所以不能随意说孩子有“多动症”!随便给孩子贴上一个“有病”的标签,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多动症发病原因

多动症表面看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但实际上发病因素涉及范围广泛。

与遗传、环境、产伤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孕期准妈妈如果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也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多动症发病。

今天我们主要说说那些因为后天护养失当造成的儿童多动症。

1、禀赋不足父母体质较差,肾气不足,或妊娠期间孕妇精神调养失宜等,致使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不充,脑髓失养,元神失藏。

2、产伤瘀滞产伤导致患儿气血瘀滞,经脉流行不畅,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宁。

3、护养不当过食辛热,心肝火炽;过食肥甘厚味,则酿生湿热痰浊;过食生冷,则损伤脾胃;病后失养,脏腑损伤,气血亏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阴阳失调,而出现心神不宁、注意力涣散和多动。

4、情志失调小儿为雅阴稚阳之体,肾精未充,肾气未盛。

小儿年幼,心脾不足,情绪未稳,若教育不当,溺爱过度,放任不羁,所欲不遂,则心神不定,脾意不藏,躁动不安,冲动任性,失忆善忘。

多动症的治疗

针对多动症不同的症状表现,又可以将多动症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痰火内扰”三种证型。

这三种证型的典型症状是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或成绩不好、冲动任性、脾气暴躁。

肝肾两虚

可能还会遗尿、腰酸乏力、手足心燥热、盗汗多梦、大便秘结,观察孩子舌头的话,会发现他舌质红,舌苔薄,脉细弦。

可以尝试补肾经、清肝经、揉二人上马、摩腹按揉百会及四神聪、捏脊、擦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

心脾两虚

孩子做事老是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形体消瘦或虚胖,偏食,消化吸收的少,睡眠不好,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可以尝试补脾经、清心经、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擦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

痰火内扰

胸中烦热,常常睡前生闷气,也可能会伴随便秘、小便红这些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可以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摩腹、揉小天心、搓摩胁肋、分推膻中、按揉丰隆、捏脊、擦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

(角角已经建议来稿的这位家长朋友,尽早带宝医院看一下医生,早发现早调理。)

预后和护理

多动症治疗起来说难也不难,这些手法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手法。说难是因为治疗还需要家长们多配合。

孩子心里也想学习,也想做一个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乖宝宝,但生病的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们这个时候应该多关心体谅孩子,放平心态,耐心地帮助指导其学习或者其他行为,表扬鼓励孩子的进步。

切勿责骂体罚孩子,给孩子造成忧思愁虑,带来惊恐和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做法不可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好友,“点赞、在看”鼓励一下我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x/651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