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凌想亲子心理(lingxiang)
授权发布
深度育儿 我是Maggie,我家孩子叫James,今年11岁了。
James从小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幼儿园三年没有睡过一天午觉。
从小,这孩子就喜欢跟我对着干。
在他刚学走路还摇摇晃晃的时候,有一次,他手里拿着一个碗,我告诉他:“宝贝,要拿住碗哦,不能放手,你一放手碗会碎!“
孩子看看我,又看看碗,随即松开了手。哐铛一声,碗摔了个粉碎!
进了幼儿园,他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由于个头比较高,每次都是他打赢。
老师经常找我谈话,列举他的一条条“罪状:上课不肯配合老师,怎么都做不到把小手放在膝盖上,还会趁小朋友坐下来的时候把凳子抽走,看着小朋友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就哈哈大笑。
到了小学,问题就更多了,怼老师、欺负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还要影响老师讲课,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后来,老师忍无可忍把他同桌撤掉,让他单独坐,因为很多家长投诉说不要跟他做同桌,怕孩子被他影响了。
再到后来,老师提出让我把他接回家住,因为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在他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给他办了走读,每天接送。
原本以为每天回家可以让他收收心,会好一点,谁知道根本没用,我对他的叮嘱、讲道理反而让他学会了敷衍和欺骗我。
为了不让我发脾气,他变得出口就是谎言。
更让我头疼的是,他对任何一个老师都没有敬畏之心。他曾经说:只要上过这个老师的两节课,他就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他的数学老师曾说:每天一想到去了学校又要见到他,自己就一点幸福感都没有了。回到家还很生气,忍不住和老公吐槽,弄得家庭幸福感也没了。
有一次他又捣蛋,班主任批评他,他脱口而出冲老师说:“傻逼。”
把老师气得当时就不干了,立刻打电话把我叫到学校,说这个孩子我教不了了,让我领回家,甚至还要求我给他转学。
经过我和老师、校长多次沟通求情,最后,老师总算答应再给他一次机会。
James在家也是一样,脾气超级火爆,一不合心意见谁就怼,和我说话几乎超不过三句就得吵起来。
有时候,他回来跟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受的委屈,我就会跟他讲:你这样不对,应该要怎样怎样。
他总是不服气地跟我吵:连你都说我不对,你们谁都说我,在你眼里我只有缺点没有优点……
我俩难免又是一顿大吵,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揍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消停一会儿。
久而久之,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根本不理解我,我跟你说不明白,你跟他们都一样。”
为此我感到非常焦虑,一方面,我明白这种状态肯定是不对的,另一方面,我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
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也经常跟朋友交流,都说孩子是没错的,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家长。
可我不承认啊!
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长都忙于工作,哪有时间管我们,我们不也好好地长大了吗?现在的孩子咋就那么作,整天陪伴还那么多问题!
从二年级开始,我先后给James找了四个心理咨询师,什么沙盘游戏、多元智能检测、心理咨询,都做了,就是想看看这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都说孩子没什么问题,挺好的。
雪上加霜的是,我发现孩子总是眨眼睛,去医院检查说是抽动症,还伴有多动症。做了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一点效果都没有。
唉,这孩子怎么这么让我费心!
2事情的转折是从一个朋友的开导开始的。
简单说来,就是——少评判,多看见;少压制,多允许;少发火,多觉察。
比如,孩子和我说起学校的事情,我会安静地听他讲完,同时提醒自己,不去评判谁对谁错。
我会问他:你是不是感到很生气?你是不是觉得挺委屈?
听到我这么问,他的气已经消了一大半了。
我发现,这就和我们平时心情不好需要发泄一样,有时候打个电话给闺蜜吐吐槽,说完了气也就消了。其实孩子也是这样的。
如果他还是不开心,我可能会问问他:想吃冰淇淋吗?咱们去吃冰淇淋怎么样?或者,我们去楼下搭帐篷晒太阳怎么样?
我家孩子比较会沟通,爱说话,这个时候他会说:“妈妈,其实我就是想和你说说,你听听就可以了。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知道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下次我会做得更好的。”
有时,他还会主动问我:“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说我该怎么做呢?”
你看,这就是“稳住”的作用,孩子成功被我带出了那个不舒适地带。
慢慢地,随着我自己的改变,孩子的改变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易怒,偶尔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会瞬间打住。这个时候我就会表扬他:“好,你做得很好。“
我想,这应该也是从我身上学到的。有时候我想要冲他发脾气的时候,会一个人待一会儿,其实再过十分钟回想一下,也就没那么生气了,不是吗?
让我惊喜的是,随着我的改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变得稳定了。
以往,我抓得紧一些,孩子的成绩就好一些,抓得松一些,成就就往下落。现在,我对他的学习抓得不像以前那么严了,他的成绩却变得很稳定了。
老师也表示孩子的进步很大,还重新给他安排了同桌。
当然,有时候还是会遇到老师告状,说今天孩子在学校上课又多动啦,影响老师上课啦等等。
以往,老师一告状,我就火冒三丈,就开始唠叨孩子,想着办法让他改,吼啊打啊,都是家常便饭。
现在,我变得淡定了很多。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上课有点小动作,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纠纷,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做到不再焦虑,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过去了。即使是教给孩子一些道理和知识,也可以在大家都心情很好的时候,换种说话方式来进行。
4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很能说明我们的改变。
周六上午是写作业的时间。我提醒孩子抓紧时间写作业,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去玩了。
孩子却想要收拾房间。越收拾越起劲,整整收拾了一上午。吃过午饭,下午又要去踢球,没有时间写作业了。
晚上回来,孩子意识到,周六一天就这么过完了,可是作业还没有写。明天下午就得返校,上午如果写作业,就没时间去打CS了。
孩子越想越急,吭哧吭哧哭起来了。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也会很烦躁,就会吼他:“哭什么哭?早知道没时间玩了,早干什么去了!我不是早提醒你了!”
按照以前的剧情,孩子会又哭又闹,和我对着吼。最后只能揍他一顿,他才消停。
这次,我的情绪没有被激起,而是很淡定地对他说: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哦,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你现在很不开心,想哭就哭会儿吧。不过,哭完还是得把作业做完。妈妈说话算数,做完作业我一定带你去玩,哪怕时间不够,咱们在小区里打打球、搭个帐篷也行。”
他在自己房间里哭了一会儿,发现也是这个道理,可能也是哭累了,就不哭了,开始赶作业。晚上睡觉前,还提醒我:“明天早上你早点叫我,我起来赶作业。”
周日一上午,紧赶慢赶,终于写完作业了。虽然没时间出去玩了,但孩子的情绪还不错,没有因此大吵大闹。
下午返校时,James还对我说:“妈妈,我要奋发图强了,看来以后我要学着合理安排时间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很开心,忍不住表扬他:“好啊,你做得很好。”
当然,问题不可能因为几次缓和就能完全解决的,毕竟是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肯定还会有反复,不管是我还是孩子。
但是,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我知道了什么是“稳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我相信,我和孩子都会慢慢地越变越好。
5回顾这个过程,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1.学会不去控制孩子,让结果自然发生。
你会发现,当你想要控制孩子、想让孩子按照你认为对的方式做的时候,结果反而更糟糕。当你学会放手,顺其自然,结果往往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糟糕。
因为,当我们给孩子的想法一个自然发展、自我检验的空间,孩子自己就会意识到这么做对不对,会有什么结果。
当他体验到自然结果,他就会随之调整自己,改变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相反,如果认为孩子这么想、这么做不对,总是打断他的想法,孩子的意愿遭到压制,就会激起反抗。
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实现,就会耿耿于怀放不下,就无法验证自己想法的对错。
结果就是,你越想控制,孩子越会失控。
2.学习尊重、接纳孩子的天性
我之前找的几位心理咨询师都说James没什么大问题,还说他有领导创造潜质,让我好好培养,别把孩子的天性埋没了。
我当时觉得,这孩子这么调皮捣蛋,不给我惹事就算不错了,我还能怎么培养?
现在我明白了,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James天生就是精力充足,想法多,能折腾,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喜欢表达,有股不服输、敢于挑战权威的劲头。这些都是他的“特点”,而不是他的“缺点”。
当我看不到孩子的天性,我就觉得他的种种行为是不正常的,就会总想着改变他。
当我看到了他就是这样的性格、特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会有类似的状况,我接纳了这些,就不再一门心思想着让孩子变“正常”、变成大家眼里的“好孩子”了,心态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平和了。
3.别总把焦点盯在孩子身上,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问题的显现。当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改变。
以前,我带着孩子一趟趟做检查、做咨询,想方设法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当时我都有点绝望了:这孩子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结果,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我把注意的焦点从孩子身上移回自己身上,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稳,孩子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变化。
这真的很神奇。我终于找到了对的路。
我想,很多父母也有着我曾经的焦虑,面对孩子的糟心问题,不知如何是好。希望我的经历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真的,当你觉得孩子无可救药的时候,不如试试改变自己。
END
作为女性
我们最神奇而神圣的使命
就是可以从头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从最初怀孕时候的激动兴奋,到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悦满足,从他用尽全力吸到第一口母乳,到慢慢长大需要添加辅食,第一次坐稳、第一次站立、迈出第一步……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是见证人,我们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感动,每一次掌握新技能骄傲。
但是
在陪伴这个新生命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很多令我们措手不及的问题。
到底几个小时喂一次奶合适?
孩子的第一口辅食要添加什么?
如何判断孩子的哭声是因为饿还是因为困?
孩子拉肚子了!
孩子流鼻涕了!
他都十个月了,为什么还不愿意爬?
为什么22个月的宝宝还不开口说话?
什么时候拿掉尿不湿?
什么时候戒奶瓶?
什么时候断奶?
断奶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断奶才能不伤害孩子?
到孩子再大一点
妈妈们又有了新的烦恼
孩子究竟几岁上幼儿园最合适?
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掌握哪些技能?
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如何和老师合理沟通?
即将面临小学
妈妈们更焦虑
小学前孩子需要认识多少汉字才合适?
拼音是否要提前教?
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
如何让孩子更轻松适应正式的小学模式?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孩子的段位不断提升,妈妈的水平也要相应提升,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妈妈比爸爸更容易焦虑的原因所在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深度育儿组建了育儿互助群,诚邀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妈妈,包括幸福的准妈妈入群,互帮互助。
在群里
您正为之烦恼的大问题,可能正是过来人眼中的小case。她们的一句话就能令您醍醐灌顶,收获良多。
您已经经历过的,或许正是别人的水深火热。您随口的一句话,就能为别人雪中送炭!为自己种下福田。
这世上,只有女人才能理解女人,在养育孩子的道理上,我们常常感到孤独,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妈妈在产后不幸患抑郁症。大家每天在群里一起聊孩子成长的点滴,一起吐槽各种养育孩子的困难,一起分享,一起感动,负面情绪得到宣泄,自己的感觉有人共鸣,抑郁症,滚蛋吧!
我们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请识别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