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中医诊断过“肾虚”,不论男女,都有可能,但如果去化验检查照B超、CT之类的,却发现不了什么大问题,包括化验尿,也没可能是正常的。没毛病的人为什么会被中医认定是“肾虚”呢?
因为中医的“肾”,指的不是某个器官,也不是泌尿的肾脏,中医的“肾”指的是身体的基础、底子,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中医的“肾”就是树根,因此,“肾虚”的时候就是身体底子不好。地基动摇的时候,即便在化验检查中没发现异常,但因为根基不牢导致的功能减退却可能早就发生了,只不过西医学的检查不能发现这些功能的变化而已,所以医生才会告诉你“没毛病”。
中医的五脏和西医的五脏不是一个概念,西医的五脏就是我们通过B超、CT可以看得到的实质性器官,中医的五脏却是无形的,不定位的。因为西医是从结构研究人体的,西医看病就要把结构搞清楚。但中医没有解剖学,确切说是不重视结构,中医是从能量的角度去了解人体,衡量健康,治疗疾病,这个能量的整体是系统的,全身性的,不是定位在局部的,所以中医的“肾虚”并不全是肾脏虚弱的意思。
中医的“肾”是“先天之本”,“肾主藏精”,这个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包括细胞组织血液等等等等。当身体的根本发生动摇时,人体会“舍车保帅”地先甩掉不马上危及生命的东西,和呼吸、心跳、泌尿、造血这些不可或缺的致命功能相比,生殖是次要的,毕竟不孕不育都不要命。所以,当女性极度消瘦,体内脂肪小于10%,月经要停止;男性身体遇到巨大伤病时,睾丸的生精功能也要停止,都要到身体恢复到正常,这些与生殖有关的功能才能复原,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去看中医的话,往往就是“肾虚”了。
但“肾虚”也分不同程度,这些影响到生殖的是“肾虚”比较重,化验检查也会发现确凿问题。而更多的“肾虚”比较轻,或者因为疾病,或者是先天因素,只是身体的底子变差了,这种人可能化验指标正常,没有明确疾病,但总是比别人更怕冷,特别是腰腿怕冷,这个怕冷,就是中医诊断“肾虚”的“金标准”。
中医的“肾”既然是生命的底子、基础,也就是全身功能和产能的底子、基础,这个基础薄弱了,功能和产能都会不足,只不过先是功能不足,逐渐的,由功能不足,累及到功能产生的能量不足,所以他们最早可能只是容易疲劳,干点事情就觉得累,逐渐的发展到怕冷,中医看,这就是从气虚演变成阳虚了,这个阳虚就是“肾阳虚”,是身体产能的根基不牢了。
遗憾的是,西医是结构性的医学,对身体的能量变化没有很好的检查手段,所以你即便以怕冷、疲劳去看西医,因为没有结构性的改变,仍旧可以“查无异常”。但如果看中医,一般就要给你开补肾药,“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是最常用的,它们的用药标准也有区别:前者是腰膝酸软,后者是腰膝冷软,因为酸软是功能不足,关节无力以至于撑不住体重,冷软则是在功能不足基础上又有产能不足了,所以会在撑不住的基础上还怕冷。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
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END
想祛湿,先健脾。
身体沉重,头昏脑沉,湿疹……都提示你该祛湿了!脾虚的人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
严选优质茯苓、荷叶、白扁豆、橘皮、砂仁及藿香,每日一饮,健脾祛湿,及时排清内湿,预防感冒。
如有健康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养生好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