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护理 > 如来成佛前被人砍了3剑,他说待我成佛后,

如来成佛前被人砍了3剑,他说待我成佛后,

发布时间:2023-2-22 11:25:23   点击数: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在写这句著名情诗的时候,一边是对心爱之人的渴望,一边是对释迦牟尼佛的虔诚,相信他一定很艰难抉择。

世间的诸多事物,情爱迷人眼,在遇到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向佛祈祷,希望能够帮他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那佛在成为佛祖之前,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如何选择的,如来成佛前被人砍了3剑,他说:待我成佛后,必取你身上3样东西。

他取走了那人哪三样东西?他是如何达到断舍离的至高境界,成为众人敬仰的佛。

我们心中的如来

如来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小的时候,物质资源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电视上节目的选择,也不像现在这么多。

一个西游记,成为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而我们关于如来的最早记忆大概都诞生于此。

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的一句“快去西天请来如来佛祖”!

让小时候的我们知道了这么一位强大佛祖的存在,而与孙悟空的斗法,一只手就将他压在五行上下的无上法力,让小时候的我们对这么一位西方佛世界的“头头”记忆深刻。

可和唐僧一样,西游记中的如来也仅仅只是吴承恩笔下虚构的一个角色,并不是真正的如来。

通达智慧的一生

在中国的民间,如来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本名叫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古印度王国的一位公子。

如来出生于公元前年,关于他的出生有很多传奇故事。

在古印度传说中,如来成佛之后,在刹海微尘中历尽劫难,后又感悟众生疾苦,于是便决定下凡投胎,感化众生。

如来查看了五事因缘,决定投身于印度中部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后,他从王后摩耶夫人的左肋处入胎。

当时的摩耶夫人正在睡觉,在梦中看见菩萨骑着六牙白象而来,摩耶夫人醒来后感觉这是一个美好的梦,在不久之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如来从摩耶夫人的右肋出生,诞生于一颗无忧树下,成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据说太子刚生下来便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自走出七步,走的时候每一步的生出莲花,并且还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在长大成人后,太子喜欢四方游历,在游历的过程中,他看到普通百姓的生老病死中的种种磨难,感叹人间地狱,世人皆苦,而后便产生了修道的念头。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决定放弃王位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定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探寻着世界的真理,就自己剃发披袈,进入深山修行。

当时的世道很乱,妖魔横行,有个魔王在得知悉达多的事迹后,怕他得道成佛,就派出很多的魔女来引诱修行中的悉达多,希望以此来让他屈服。

可悉达多一心向佛,周围的一切他都好像没有看见,丝毫不被这些魔女打扰。

可魔王还是不甘心,又派出一众的罗刹鬼想要取他的性命,可这些罗刹鬼的各种兵器在乔达摩面前就像莲花花瓣一样层层散落,不能伤害他,最终魔王被悉达多的慈悲之力感化,不再作恶。

在修道数年之后,悉达多的佛法有了很高的境界,他开始开坛说法,度化众人。

渡人渡己

在悉达多修道成佛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佛意盎然的事情。

悉达多感悟佛法,准备潜心修习佛法的过程中,一直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供自己专心修行,于是他找到了天竺南部的一座荒无人迹深山里,打坐修行。

可不凑巧的是正好赶上歌利王带着他的嫔妃们到天竺山游玩,歌利王同嫔妃们一路莺歌燕舞,吵吵闹闹。逛了一会后,歌利王累了就独自去休息,嫔妃们便到处闲逛,见到了正在修行的悉达多。

嫔妃们看悉达多气质斐然,一定是位修道有成的高僧,便请他为众人讲佛法教义,悉达多佛法高深又悲悯世人,他讲述的佛法让众嫔妃们都沉浸其中,忘了时间。

歌利王醒后见自己身边空无一人,便起身寻找,不多时也到了悉达多的道场。他见众嫔妃都围坐在悉达多身边,顿时醋意横生,大怒之下冲过去质问悉达多为什么要勾引他的嫔妃。

面对歌利王的无端指责,悉达多没有动怒,说他只是在向众人讲授佛法教义。

歌利王气急败坏,拔出剑向悉达多斩了三剑,可被斩掉的器官竟次次复原,震惊到无语附加的歌利王顿时明白了眼前之人是位大乘佛者,赶忙跪下来认错。

悉达多说:“我不恨你,但我成佛之日一定要从你身上取回三样东西”。

后来成了佛的如来果真又回来找到歌利王,并从歌利王身上取走了三样东西贪、嗔。痴。

从此歌利王成了一个好君王,戒除“贪嗔痴”也成为佛教修行的根本。

天命所归还是事在人在

虽然佛教中关于如来的一生描述有夸大、神话的成分,但作为古印度王国的一个王子,放弃显赫的地位和财富,毅然投身佛门,并潜心修道,终成如来,让人好奇这究竟是先天的天命所归,还是后天事在人为。

在和西游记同样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济公传中,家境殷实的李修缘也同样在成年以后,突然投身佛门,游戏人间,成为度化世人的活佛济公,他们对世间享乐繁华的舍弃,坚决且彻底。

而在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明朝的王阳明先生,小的时候父亲问他长大后想当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想成为像孔圣人一样的圣人,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及冠之后的王阳明学习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在竹林格竹七天不成,人却因此病倒。

做官后被贬到贵州后又在龙场潜心悟道,终成一代圣人。

本人愚钝,于同龄人尚不能及,更别提这些先贤圣人,始终好奇于他们的心性与历程,好奇如何能够清晰的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坚定不移。

对于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hl/98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