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自闭症同时出现在两个孩子身上的几率都远远高于正常概率。
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将自闭症最终和遗传联系在了一起。
什么是自闭症?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母亲在28岁的那年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作为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能听到孩子开口叫爸爸,叫妈妈。一般来讲,1岁左右,孩子就开始会说话了。
可是这小两口无论怎么教孩子,孩子就是不会。一直到3岁,才开始学会叫爸爸妈妈。
老话说「贵人语迟」,父母也没多想,可能是孩子发育迟缓一点,说不定以后就慢慢赶上来了。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小朋友们都会笑话这个孩子。
但是他也不生气,也不喜欢和大家玩儿。似乎语言表达能力很差。
渐渐地,父母发现这个孩子不对劲。因为他没多少情绪反应。别人不跟他玩儿,他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情绪。大人们夸奖他,他也没反应。到后来,说话都越来越少。
父母问他什么,他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有时候看到,这个孩子表达出非常着急的样子,似乎是想表达什么,但是又无法用语言表达。
而且,孩子的行为也有些怪异。常常拿着一个东西,反复拿了又放回去。
夫妻俩终于意识到孩子出「问题」了,但碍于面子,没有及时的找医生去治疗,也不愿意让孩子出门,只是自己悄悄的各处打听。
可是,孩子的情况在一天天恶化,两口子终于把孩子带去检查。一检查,不得了,孩子患有孤独症,也就是自闭症。
按照现在医学上对于自闭症的定义,自闭症目前已经不是某一种精神疾病了,而是一大类精神疾病的总称。
根据症状和发病人群的规律,一般分为了4大类:
●广泛性自闭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儿童分裂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般情况下,自闭症患者在3岁以前就会发病,大多数患儿在出生7~8个月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精神状态的异常。
而且男女发病率差异明显,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大约是4:1。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里面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得多。
精神类疾病,往往是凭借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判定。但是医生也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分析病情,按照诊断标准来打勾打叉,因此相对来讲不那么精确。
所以每个自闭症患者的情况都会略有差异。发病的严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主要是有三个特征:
●首先,自闭症患者常常会有沟通能力的障碍。
●其次,自闭症患者可能存在社交上的障碍。
●最后,自闭症患者会有刻板重复的行为。
先说沟通能力障碍。很多自闭症的孩子缺乏甚至丧失口语发音的能力,还有一些可以正常发出声音,但是没办法组织起完整的句子。
有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由于没办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会用哭或者尖叫代替语言。
稍大一点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表示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面部表情却非常的漠然,很少会用点头、摇头或者摆手等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由于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很多自闭症患者都缺乏社交的能力。
在婴幼儿时期,患儿会回避与别人有目光的接触,对于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意与人亲近。
而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社交活动缺乏理解,不理会或者不能感受别人的情绪,特别是不能根据社交场合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闭症患者也会有一些刻板重复的行为。很多患者只会对一种或者几种事物感兴趣,比如说,一些患儿可能对于瓶盖或者车轮等圆的可以旋转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可以一整天都盯着它看。
很多患者的行为方式也会很刻板,比如,经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者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线路,长时间内只吃同一种食物等。
不过要注意,尽管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有以上3点特征,但还是有少数患者这些特征表现不明显,而有这三点特征,也不意味着就一定是自闭症。
判断自闭症的最好方法,还是要去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诊断。
发现自闭症
自闭症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最早有关自闭症的医学记录是奥地利的医生阿斯伯格年用德文撰写的。当时的维也纳孕育了很多新的医学思想,弗洛伊德不就是奥地利人嘛。
阿斯伯格研究的对象是一些超常的儿童,阿斯伯格管他们叫「小教授」。
但是,这些孩子往往是患有严重的社交障碍。
现在,我们知道,大部分有自闭症的孩子是智力都很普通,有某一方面超常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凤毛麟角,那么阿斯伯格医生为什么就专门研究这些超常的孩子呢?
其实跟当时的社会氛围有关系。
当时流行优生学,那种有缺陷的孩医院去。其实也就是不给与任何救治,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到了后来纳粹上台了,更是奉行极端的歧视政策。那些普通的自闭症儿童被认为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阿斯伯格研究的这些所谓「小教授」,后来被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现在属于是自闭症谱系中的一类。自闭症是一个谱系,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
年,美国的坎那医生报告了11例「早发性婴儿孤独症」患者。坎那研究的第一个自闭症儿童特里普特也有超常的地方。
这孩子对音符很敏感,能直接听出弹的是哪个钢琴键,而且2岁的孩子就能大段的背诵圣经的篇章,而且擅长心算乘法。后来孩子的父母带着他去巴尔的摩找坎那医生。
于是特里普特就成了坎那的1号病人。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坎那教授老家也是奥地利的,也是弗洛伊德的老乡。
作为儿童精神病的专家,坎那仔仔细细观察了好几个礼拜,他却没办法把特里普特归入任何一个精神病学的范畴。坎那意识到这是个独立的疾病。
这个孩子唯一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能力与其他人发生任何联系。
之后的整整4年,孩子的爹妈带着孩子好几次北上,坎那教授也有好几次南下。双方每个月都有通信。就是在不断讨论孩子的情况。
年,坎那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是没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