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护理 > 眨眼,抽鼻,耸肩警惕小儿抽动症

眨眼,抽鼻,耸肩警惕小儿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2-1-1 15:32:44   点击数:

NicetoMeetYouonMonday

????????

各位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的宝宝有没有出现过眨眼、抽鼻子、扭脖子、耸肩膀、鼓肚子等动作,或者是突然怪叫一声,又或者是最近脾气异常暴躁,像个小炮仗一点就着等症状呢?如果有,就要提高警惕了哦,您的宝宝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即妥瑞症,是儿童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男孩比较多见,多在4岁~12岁发病,常表现为宝宝不受控制的做出眨眼、扭颈、耸肩、收腹、抬手、踢腿等刻板动作,这些动作会重复出现,没有规律性,可能会在宝宝精神放松或者入睡后消失。

部分患儿除抽动动作外,还会有咯咯、吭吭、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等异常的声音。这些宝宝常常会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抑郁、焦虑、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精神障碍的发生。抽动症状多在青春期自然缓解,少数可迁延至成年。

??

小儿抽动症是如何发生的?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因尚未明确,中医认为小儿抽动症是由于五志过极,风痰内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意思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会导致脏腑之气郁滞,能量聚集在一处,继而表现在形体外部,即身体的某一部分能量爆发,通过抽动来散发能量。

除此之外,抽动症的病因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如单亲家庭,父母争吵,强高压学习任务,留守,或者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等。最重要的是,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喜欢和孩子讲道理,逼孩子表态,满足自恋幻想,把孩子当成附庸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生理,心理还处于幼稚状态,如此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失调,从而发生抽动症。

如何打败小儿抽动症?

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常规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反复加重。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药推拿合用,效果显著,但也不能百分百痊愈。既然是宝宝在向爸爸妈妈求救,那么抽动症是否可以痊愈,关键在于爸爸妈妈。以下有几点建议送给各位家长朋友,希望可以对您和宝宝有帮助:

1,家长首先要接纳,理解,正确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家长切记不可过度焦虑,以免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与学校老师同学做好沟通,使其明白抽动症儿童的动作并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孩子不可控制的行为,老师同学的接纳和理解可以帮助宝宝融入环境,缓解紧张感和自卑感。

2,家长帮助患儿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只要患儿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患儿逐渐消除抽动的症状。

3,增强宝宝体质,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平衡膳食,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4,家长要允许孩子表达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宣泄情绪,理解安抚孩子,做好心理疏导,提高孩子的心力,对于抽动症的康复,以内为主至始至终都是最重要的。

5,家长要及时反思自身,调整自己的情绪,修炼心性,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眨眼睛,挤眼睛是很多抽动症患儿最初被发现的症状,这些症状消失并不代表抽动症痊愈,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往往会发现其他症状。这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症状加重,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早期干预,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引用王素梅教授多元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撷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hl/89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