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米和小米的推送《高功能自闭症vs阿斯伯格征,哪个更幸运一点?》阿斯伯格女孩嫩成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分辨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思路。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与多动症也是容易被混淆的,中山大学的医学博士静进医生说:“从大量门诊资料来看,阿斯们被误诊为多动症的情况甚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清两者的异同,静进医生从社会行为、语言、学习和运动等各个方面出发,给出了他的分析与思考——
文
静进医生
问题由来
最近在学术会议上总有基层儿科/儿保医生问起我:阿斯伯格综合征(简称AS、阿斯们)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叫多动症,简称ADHD)如何鉴别,如何给出准确诊断,因为用多动症量表评定,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巧的是,很多就诊关联问题孩子的家长,也不停地询问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从大量门诊资料来看,阿斯们被误诊为ADHD的甚多,当然其漏诊率也很高,或两者共患、并存于同一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常出现两者的混淆和彼此误诊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两种病的结局和矫治方法也有所不同,误诊和不当处置有可能继发很多负面情况。
阿斯们的特点
目前,AS虽然被划归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范围里,但就其本质或特点而言,仍与典型孤独症存在着很多差别,确有部分专家担心,取消AS诊断可能防止轻度边缘状态的人士被评估为孤独症,对此暂不展开讨论和说明,这也可能是未来学界无休止的话题和争论点。
大抵来看,AS孩子早期发育和正常孩子基本没啥区别,语言、运动、基本生活能力的发育如同正常儿童;
但父母仔细观察或许会发现些许迹象,孩子可能会有语言稍显落后、运动发育协调不良、幼年较难带养、睡眠问题、特殊偏好、视触听觉敏感、“早慧”、好动、话多(话痨)、与陌生人自来熟、重复提问、兴趣点上异常专注等等。
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意即有些正常孩子或其他发育落后的孩子也可表现出这类特点。
再则,婴幼儿期AS在共享注意、跟随视线、共情和母子依恋方式等方面存在细微异常,这在ADHD则极少见。因此AS很难在5、6岁之前被发现和诊断出来。
有些父母会因AS孩子的“早慧”陷于兴奋,盲目开发孩子的各种早教,使得这些孩子在记忆、识字、数字、绘画、英语、象棋、音乐等方面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表现,但其可持续性和生活实用性方面则大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AS孩子在认知上的“异化”发展,这点上值得父母引起注意;
AS通常进入小学后很多问题行为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可参考前文“如何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描述。“大米和小米”也曾推送过多篇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