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类型与常见症状
按照症状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和紫绀型先心病。
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轻症者可以无明显症状,如房间隔缺损多在体检时偶尔发现。左向右分流量较大及左心排血受阻的患儿可有剧烈活动后心慌气短,易感冒咳嗽及患肺炎;喂养困难、多汗,身体发育受限。
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口唇及指趾紫绀,活动受限,可有喜蹲踞,出现杵状指趾。病情严重者安静时即有心慌气短,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绝大多数患儿检查胸部可听见心脏杂音,但严重复杂的病例可听不到杂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