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专家 > 罕见遗传肌病十几年锻造出新成果

罕见遗传肌病十几年锻造出新成果

发布时间:2018-1-7 15:01:06   点击数:

医院儿童神经肌肉病多学科联合门诊专家,前排专家从左到右:骨科/脊柱外科主任李淳德教授,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阙呈立教授(第十完成人),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黄真主任医师(第九完成人),熊晖(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是一组出生后至婴儿期起病的原发性、慢性进行性、遗传性肌病。10年前,我国在此领域的临床和病理诊断、治疗及遗传学研究方面还是空白,因诊断困难,无规范化诊疗策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都无从下手。因此,95%以上CMD患儿的基础疾病得不到正确诊治,只能诊断为“先天性肌肉病”或“脑瘫”。

由于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发育,多数患儿最大运动能力仅限于独坐,很少能独立行走,20岁前多死于呼吸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辗转反复就医造成了社会医疗资源浪费。

CMD可分为多个亚型,如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又称merosin缺乏症)、a-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以及SEPN1突变所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早期脊柱强直等。这些疾病虽然单种疾病发病率低,但总体并不少见,且具有显著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肌酶谱、肌电图甚至病理检查没有特异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不能明确诊断,后续的治疗及判断预后都难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自10余年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研究。

做更准确的诊断

儿童遗传性肌病的特点是临床分型很多,各个类型都表现多种多样,难以鉴别。为此我们创建了儿童神经肌肉病多层面综合诊疗体系(MCDTS)和多学科诊治模式(MDT),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共同面对这一类疑难疾病。

在临床、电生理、常规病理诊断平台的基础上,自年以来,我们又逐步建立了多种儿童遗传性肌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如外周血基因组DNA和皮肤成纤维细胞cDNA直接测序等,筛选与肌病相关致病基因并自主设计更新了肌病相关基因测序试剂盒,对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在国内首次研究CMD不同亚型的肌肉磁共振表现,并应用于临床。

最终,通过我们建立的CMD综合诊断体系,提高了CMD的基因诊断阳性率(由项目初期的20%左右增加至72.97%)。到目前为止,通过基因和/或分子病理,我们已经帮助确诊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例CMD患者,其中LAMA2相关肌营养不良共例,占40.4%,临床表型分别为CMD的患者例和LGMD患者9例。同时在国际上报道了37种新突变,并首先发现LAMA2拷贝数变异为其常见突变类型(20%左右),使既往未能得以确诊的20%左右典型病例明确了诊断。

作为一类罕见疾病,每一例CMD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都弥足珍贵,因而我们建立了国内病例数最多的CMD数据库,为现在和将来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科研财富。

找到疾病全新亚型

儿科神经肌肉病理室专家,从左到右:刘洁玉(第五完成人)、熊晖、常杏芝(第四完成人)

对于这样一组发病率低的疑难疾病,临床表现千变万化,而从基因水平却可以看得明白许多。通过对国内众多病例基因特点的探究,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在日本以外的)典型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FCMD)。首先从临床、分子病理和基因水平确诊我国儿童merosin缺乏症、肌-眼-脑病(MEB)等,为完善、扩充我国CMD的基础疾病谱做出了贡献,扩大了中国人群该类疾病的基因突变谱。在国际上报道了大量未报道过的CMD新致病突变,发现中国患者的热点突变。尤其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merosin缺乏症患者LAMA2基因拷贝数变异为其常见突变类型,使既往未能得以明确基因诊断的20%左右典型病例得到了确诊。

随后,我们对CMD各亚型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发现中国CMD疾病构成谱与我们的近邻日本都有很大差别。

寻找疾病预后规律

通过定期对患儿临床状况进行长达10年随访,我们逐步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探讨基因型-表型关系。

我们发现CMD患者运动发育落后突出,以终生不能独走者居多,远期逐渐合并关节脊柱变形。部分亚型的患者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包括智力迟滞及癫痫,甚至脑结构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电生理及病理发现,但未见相关症状主诉。总之,CMD是与更常见的青少年或成人期起病的肌营养不良不同的一组肌病。首先,从病程上来看,起病早,但是其后进展缓慢甚至相对静止;其次,中枢神经系统常受累;另外,与更具进展性的Duchenn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相比,肌纤维的破坏可以相对较轻。肌活检差异很大,可出现非特异性肌病表现或严重纤维化,很少见坏死和吞噬现象。

通过长期的自然病程研究,我们也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UCMD患儿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功能衰竭,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卫生经济学特征,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

深挖基因产物功能

既然找到了CMD患儿的基因差异,我们也尝试顺藤摸瓜,看看这些基因产物有什么样的功能,并最终让患儿出现了特异性的病理表现。这一挖掘,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

比如,通过对LCMD患儿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突变体转基因细胞模型免疫荧光染色和肌活检组织电镜研究发现,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核形态大小不一,正常的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均匀着色消失,分布异常;突变体转染后同样发现核膜分布异常,呈斑点状散在分布,而不是核膜均一着色;患者肌活检组织电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形态异常,核膜断裂、核固缩等,发现LCMD发病中LMNA突变导致细胞质-细胞核骨架结构稳定性破坏,机械应激增加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我们寻找治疗方法的靶点。

让科研成果影响临床

熊晖与学生在一起,从左到右:葛琳,刘爱杰,丁娟,熊晖,焦辉,魏翠洁(第三完成人),范燕彬,杨海坡(第二完成人),宋丹羽

通过长期随访、系统研究CMD各亚型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表型/基因型关系,我们建立了规范化诊治流程,并且通过“CMD学术交流及转化医学研讨会”,推广这些研究成果,将平医院,医院等24家医疗机构,推动了兄弟单位的诊疗,显著提高了CMD的诊治水平。

对于基因诊断明确的患儿,可以进一步为其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我们采集胎儿绒毛组织(12例)或胎儿羊水(11例),提取基因组DNA,进行产前诊断,为这些家庭提供了可靠帮助。(该系列研究获得年妇幼健康科技成果一等奖。)

(文/医院儿科熊晖)

编辑制作:王宁

赞赏

长按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zj/196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