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
一.定义:
在母体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注意: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二.临床主要表现:
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
早期症状:
青紫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之一。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
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心脏杂音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部分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易患呼吸道感染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为因果,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
三.发病率:
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
四.发病原因:
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五.常见的分类: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
六.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