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儿童康复医学科张艳
“医生,医生,我儿子糖糖两个月前频繁出现挤眉弄眼、嘴角抽动、吸鼻子,还经常清嗓子发出‘吭吭’等怪声。刚出现的时候没在意。最近又出现了不停的摇头点头、耸肩、咧嘴、身体不由自主的抽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成绩直线下滑怎么办啊???”最近来就诊的一位宝妈一脸焦急的说。是糖糖调皮捣蛋,故意搞小动作恶作剧吗?不!可能是糖糖得了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
郑州大学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科李恩耀主任告诉大家:大家常说的抽动症全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的突发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鬼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糖糖来郑州大学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科经过电生理检查等系统评估后确诊为典型的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李主任带领主治医师根据糖糖的情况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精准康复定位。包括沙盘游戏治疗、多参数治疗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糖糖可以安静的坐下来听课了,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咧嘴等症状也明显减少了很多,也比以前有礼貌了,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的变化很开心。
李恩耀主任指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男性多见,大部分是在4-12岁之间起病。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就是调皮或者是小男孩好动,小动作多而已,而忽视这是一个疾病,抽动症患者除了有抽动的症状,还会伴有多动、强迫障碍、行为问题等。孩子的抽动症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常常以为一个动作没有了,是不是抽动就好了,其实抽动症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而且抽动的部位、频度及强度在未干预情况下均可发生变化。抽动症状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一般头面部先出现如:眨眼、噘嘴、点头、耸鼻等,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和躯干,可出现投掷动作、踢腿、腹肌收缩等。发声性抽动通常较运动抽动晚1-2年出现,大多数患儿为简单发声抽动,约15%患儿存在秽语,就是说脏话,发声抽动多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声、嘿嘿声、犬吠声等爆发性异常喉音,或强迫性地说出一些污言秽语。
抽动症病程常持续数月至数年。抽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这个疾病的预后也有好有差,部分患儿至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好转,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
科室介绍
儿童康复医学科是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培训基地”,“自闭症儿童抢救性救助治疗培训基地”和“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治疗培训基地”,是我省率先开展医教结合治疗自闭症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承担硕士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与实习指导,全省康复治疗师、中小学教师、郑州市幼师的培训,全省留守儿童特殊教育等教学任务,是集诊断、评估、训练、救助治疗为一体的康复机构。现有2个病区1个中心,分别是小儿神经康复病区、儿童重症康复病区及郑州大学儿童自闭症中心,开放床位余张。医务团队近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3人,其中留美归国博士后1人,香港理工大儿童康复治疗博士1人,硕士20余人,专业康复治疗师60人。在研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科技厅2项,省教育厅3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每年接收余名省内外康复人员进修和培训。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康复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是美国DJO中国郑州康复临床培训基地。
往期回顾
战“痘”的青春
直播预告
各位家长请注意!如果您的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那么别错过这次直播!
小肠扭转病情突变及时复位笑容再现
直播预告
经常头晕怎么办?神经内科专家教您找准病因解决困扰!
清华大学李蔚东教授莅临郑州大学五附院调研医养结合工作——聚焦老龄化“主动健康”谋划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
出门戴口罩为什么还会花粉过敏?
江苏河北河南三地企业家齐聚郑州大学五附院共谋医养结合合作发展
“洞”在心,病在“脑”
战疫英雄访谈
对话冯永海:隔人不隔爱,难中显真情
战疫英雄访谈
对话李晶:一名护士长的双重身份——“援鄂战士”、唱豫剧的“角儿”
根除幽门螺杆菌不是梦!本周六直播教你抓住最佳时机!
好好的皮肤为什么无缘无故变白了?本周直播专家告诉你!
科普
宫颈癌疫苗“那点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