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预防 > 容易被忽略的ldquo小儿抽动症r

容易被忽略的ldquo小儿抽动症r

发布时间:2021-2-1 9:13:12   点击数:

容易被忽略的“小儿抽动症”

5岁的小男孩因“反复皱眉、喉鸣一月”医院就医,经进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诊断其为“儿童抽动障碍(小儿抽动症)”,小梁妈妈很纠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无端患上这种奇怪的病,这种病是否能彻底治愈?后来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疏导和数月的中医治疗,小梁的抽动症终于痊愈了。

那么,小儿抽动症是什么病?如何进行干预和调理呢?

1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发声抽动。男孩子多见,多在4~12岁起病。

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但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问题。

由于抽动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活动影响少,常易被忽略,多数家长未意识到此是病态,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或调皮所致,常责骂、训斥患儿,导致病情加剧。

小儿抽动症状

2

小儿抽动症如何干预和调护?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对本病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心理的调节。儿童抽动症的调护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家庭调护可发挥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一)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一旦出现一些持续的、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清嗓子、耸肩、缩颈、喉中鸣响等,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医院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二)患儿家长应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担心和焦虑,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儿。充分理解小儿的种种怪异表现是病态,而非调皮、故意做作,给予正确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帮助。

(三)父母应该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活动及日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同时,应尽量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患儿的症状及痛苦,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或者一起玩游戏来缓解病情。

(四)避免引发患儿精神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在患儿面前与外人谈论患儿的病情。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其了解小儿病情,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建议采用鼓励式教育,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五)季节更替时,气候变化明显,应注意患儿的衣食住行,适时增减衣被,谨防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患儿抽动症发生或症状复发、加重。

3

小儿抽动症宜进行哪些饮食调理?

(一)不适宜进食过甜过咸的食物,有研究发现,糖可引起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东西毁财物。过咸可导致体内钾(钠)盐积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表现。另外,也不应饮用茶水、可乐、咖啡等易致精神兴奋的饮品。

(二)适宜吃高钙的食物: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易出现手脚抽动、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故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可适当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三)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和含锌的饮食,如蛋黄、海产品、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f/617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