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精神压力呢?
对于抽动症儿童来说,我们提倡的是医教一体。药物治疗,帮助缓和孩子异动的大脑神经,从而控制抽动或发声症状。想要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还得注意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父母“无条件”的爱、良好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提供支持。所以健脑止动汤建议,与其逼着孩子优秀,不如用爱去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或许你可以这样做: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只有父母肯放下权威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自觉耸肩、眨眼、做怪动作或发出怪声遭到嘲笑、孤立,而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他勇敢接受自己的病症。不要因为自己的特殊性感到自卑和恐惧,告诉他,即便跟别人不一样,但爸妈一样爱你,会陪着你一起面对。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你小时侯一定也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困惑,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难题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也就是所说的共情的力量吧!
四、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多听孩子自己的意愿。支持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关心孩子交的朋友,和所想所做,让他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中医认为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先天不足、孕母生理状态、生活方式有关。摄生不当、精神刺激等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如父母体质遗传、母亲怀孕时期的调养不当、产伤、出生时窒息等)。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阴邪气及情志因素(如平时娇生惯养、学业压力太大、父母期望值太高、父母干涉太多等)、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偏食挑食、过量食用煎炸辛辣油腻食物等)亦与本本病的发生有关。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用由风动,小儿家体钢理马反复感染,伤及阴分:尤其目前竞争数烈,孩子负担过重,或望子成龙,或澜爱过分,任性好强,以致真阴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阳偏亢: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旺而发抽动。小儿脾常不足,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又可造成气血逆乱、心神失养,病久心脾两虚,筋脉失养面抽。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节,脾运不健,聚湿成痰,痰迷心窍;或脾虚则肝旺,亦可使肝风挟痰上扰清窍。
感受外邪、引触内风,五味偏嗜、饮食失节等常常是本病发作的诱因。本病病位主要在肝,可累及脾、心、肺、肾。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肝风内动。肝喜条达而主疏泄,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若肝失藏血,疏泄失司,则易郁而化热、血虑生风,而成肝风内动之象。肝郁使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痹阻窍络,致筋脉失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聚液成爽,痰火胶结,内扰心神。肝肾同源,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木火邢金,循经上逆,痹阻咽喉。诸上因素,常可相互影响而致病。
健脑止动汤vs抽动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祛风化痰,潜阳息风。药物入肝经,介类昆虫等动物及矿物药,息风止痉及镇静安神等。缓解眨眼,发声,情绪不稳,抽动等病症。
第二阶段:缓肝理脾,强土制木。健脾益气,顾护脾胃之气,土旺得木方疏通。诸药合用、柔肝养肝。从而达到止搐、止惊、止挛,止泻目的。
第三阶段:滋水涵木,平衡阴阳。为形全者宜损其有余,形缺者宜补其不足,人体的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提高免疫能力标本兼治。
健脑止动汤疗法诊疗抽动症四大原则。
一、调整脏腑功能:宣肺解表,扶土抑木,泻热化痰。《灵枢本神》说:五脏不安,那么一定就是五脏的病变,那么就要知道其气之虚实,然后在进行治疗。
二、调理气血关系:滋补肝肾,养血熄风,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气血,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并且与形志相关。
三、治病必求其本:中医强调必须探求某种疾病的本质,也就是抓住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出发生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的治疗。
四、心身并治原则:以中医形神相关学说为依据,按照辨证论治的规律,采用心理疗法,饮食治疗,音乐疗法等,这样就能达到扶正祛邪,心身并调而治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