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抽动症常识之六:为什么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患有抽动症?》中,我给各位家长提了个醒,告诉大家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抽动症。比较利弊得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康复了,肯定是最好的效果,而且不论何时都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这个本身是无可争辩的事情,但不少家长看到后已经心生烦恼,总觉得不让孩子知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自己的孩子早就知道自己患有抽动症了,看到时已经为时已晚。由此,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担忧。这里,我还要给大家做个解释,孩子知道真实的情况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孩子是一样会走向康复的。只是这种康复是在学而知之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在了解抽动症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家长需要认真学习,知而行之,经过正确的应对后,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下走向健康。相比前者,这种方式需要耗费的精力更多,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在生活中和心理上拥有更深刻的经历。尽管难度大一些,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人生考验。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抽动症呢?
不要把抽动症看作一种疾病
当孩子得了抽动症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那么怎样才能有个好心态呢?在我看来,首先要真正对抽动症有正确的认知。我一直认为,抽动症尽管带着疾病的名字,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顶多算个“症”,也就是有些症状。确切地说,抽动症是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时候,受到外界刺激和压力后,身体出现的本能反应。为什么心理受了刺激,身体会反应呢?因为是孩子们小时候自己心理调整、调节能力差,心理上自己无法缓解自身产生的负面情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每个人,突然间受到一些惊吓,身体都会颤抖一下。如果你有心理准备,别人吓你,你的身体就不会有颤抖。抽动症呢,是孩子一直有负面情绪而无法排解后,身体自然发生的抽动。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过这样的症状,可能有些孩子奇怪的动作几天就消失了,也有些被当作怪癖,大家都不当回事了,慢慢也就消失了。事情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看得太重,孩子的任何不正常的蛛丝马迹都会被家长发现并放大。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被抽动症给吓倒,也不需要自己吓自己,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情绪有时候是会传染的,你在吓自己的同时,也会吓到孩子和你家里的其它人。另外,大家更没必要天天到网上搜索各种抽动症的介绍,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大家真的很难分辨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误导的。很多时候,看得越多,心里会越慌。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基本没有任何的益处。做好以上几点,我们就能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了,这个非常必要,也是正确心态的第一步。
树立信心和保持必胜的信念
每个有抽动症孩子的家庭,不仅不要沉浸在痛苦当中,而且还要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树立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在家长的齐心协力下慢慢自愈。根据我的认知,只要家长们正确对待抽动症,孩子的康复和自愈是必然的,不康复才是违背规律的。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会有问题。孩子的抽动不过是身体的本能反应,那么,我们就让身体自然而然的释放吧,它的释放就是帮助孩子排解心理压力,就会让孩子变得舒服一些。明白这些,你就不会再为孩子的抽动而难过了,也不会再反复提醒孩子控制症状了。在孩子身体释放抽动的同时,孩子的心理也会不断走向强大,慢慢孩子就会走向自愈了。我一直说过,孩子越小,通过家长自我的改变,孩子越容易康复。即使在儿童阶段不能康复的,在青春期也会迎来康复的良机,具体见《抽动症常识之二:到了青春期,你家孩子的抽动症会好吗?》。哪怕最后,孩子青春期还没有康复,成人抽动症一样有康复的可能,这些我都做过详细的论述,可见《抽动症常识之四:成人后的抽动症该如何康复?》。看到这里,你还没有信心吗?还没有耐心吗?我想,只要大家保持必胜的信心,战胜抽动症根本不在话下。没有一点必要去迷茫无助,相反,要相信自助者天助。
做一个温暖而又有爱的家长
之前已经论述了很多,凡是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性格上多有缺陷,比如胆小怕事、性格敏感、不够阳光、缺乏安全感等等。那么,改变孩子的性格才是我们坚持要做的事情,而它并非一日之功,相反,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幸的是,大部分抽动症患者都是儿童,孩子小时候的性格没有定型,是很容易被改变的。这是给我们家长留下的机会。对此,我们要让自己做一个温暖有爱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用爱温暖孩子的幼小而又无助的心灵。这种爱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而不是装出来的关心,它是温暖的目光和“心跳着你的心跳”,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为了孩子愿意改变自己一切的决心。相反,我们不能再像以前,总是从自己的情绪出发,喜怒无常,经常让孩子手足无措。我们要慢慢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担心、不再害怕,让孩子时刻感觉到,背后永远有父母在支持他,有深厚的爱围绕着他,让孩子不再有后顾之忧,拥有勇往直前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追求平和而又中庸的心态和处世方式
我们的爱要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像空气一样,让孩子日用而不知。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平和的心态,有了平和的心态就会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平和既是一种心态,又是一种处世方式,即中庸之道。凡事不过于追求极端,难得糊涂。对人对事能够做到不偏不倚,不追求完美,明白“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心胸宽广,容人容事。不过高要求孩子,接受孩子存在的缺点;又不放弃孩子,留有耐心让孩子不断变好。除非原则性(涉及法律、道德类),不随意呵斥、打骂孩子。另一方面,也不过于呵护孩子,不无原则的宠孩子。折其两端,取其平衡。执着于任何一端对孩子都没有好处。生活中,尽量把孩子当成正常的孩子来看待,不要去担心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承担正常人能够承担的挫折和事情。
让孩子保持“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家长做好了,家长的性格变好了,孩子的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总之,有怎样的家庭就有怎样的孩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就像小树,种在好的家庭土壤环境中,他渐渐就会长势喜人,茁壮成长,即使短时间能受到风雨的影响长歪了,时间长了还会长直的,只要能挺过去,生命力只会更加旺盛。当然,在患有抽动症的期间,要积极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让孩子能够正确看待抽动症。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他患有抽动症并不是他的原因,至于是谁的原因,我想大家应该能清楚,大部分是家长造成的。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的不足,我们有决心为了孩子变好,让孩子知道父母在为了他而改变。这对孩子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和认可。其次,要让孩子学着做到“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面对不断的抽动能够逆来顺受,既不烦恼,也能接受,平静地对待身上发生的一切。当孩子抽动时,让其自然释放!千万不要让孩子学着控制!要知道,控制抽动一方面不利于抽动症的自愈和康复,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心态不好,因为抽动是不容易控制住的。可以让孩子试着转移转移注意力,专注于自身感兴趣的事情或必须要做的任务,比如学习。孩子越专注、心态越平静,越有利于身体的健康。面对抽动症,尽量顺其自然,“不向往、不期待”抽动尽快消失和自己身体尽快好起来,自己留有耐心,就会有好的心态。同时,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告诉孩子,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他控制不了。要让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生病的自己。若孩子在学校有受到因抽动症导致的歧视、嘲笑,请务必主动介入。要积极主动给自己孩子做心理疏通。论负面影响的话,抽动症本身对孩子的影响为1%的话,但来自外界的心理影响则是99%。这一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愈发重要,不要觉得自己没看到就没发生,眼不见心不烦是自我欺骗。其实,如果孩子调整好心态,基本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抽动症孩子的性格而言,他们能很容易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并找到成就感,这样,孩子也会慢慢树立自信。
当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好心态,那么,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等待我们的就是努力后的收获和付出之后的快乐!一个自愈的孩子和幸福的家庭终会出现!
多成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