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迷恋上了刷短视频,一会不摸手机就浑身难受,而在短视频中不知不觉几小时就过去了。家长担心,一个寒假过去,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影响视力,更担心孩子浏览或下载不健康的内容。也有的家长反馈,短视频中也有不少学习的内容。面对家长的焦虑,本刊特别邀请教育人和家长一起想办法。
——编者
如何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从刷短视频说起
文:李浩英最近,我很想学跳舞,四处打听得知抖音上就有很好的视频教程。晚上9点半,我躺在床上开始手机搜索,一个关键词下去发现抖音上各式各样的舞蹈一应俱全,各种年龄各种段位的老师应有尽有。我一条条一幕幕地刷过去,不知不觉俩小时过去了。已经深夜11点半,这个点已超过自己规定的10点半睡觉的时间了,可是我还没有确定好心仪的老师,怎么办?是继续刷,还是果断停止去睡觉……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经历。基于此,我做了深刻反思,3个概念非常清晰地挂在头顶:一是冲动控制,二是时间管理,三是负责任的能力。其实,对寒假期间迷恋刷手机的孩子而言,道理也一样适用。
在生活中刻意培养冲动控制能力
什么是冲动控制?美国史蒂文·J·斯坦博士在《学生情商优势》一书中对此的定义是指“忍住或延迟将冲动、驱力、诱惑付诸行动的能力”。它包括:认清和接受自己要行动的愿望,但不受制这一愿望牵制。其难点表现为,很低的情绪控制线,容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做出意料之外的行为。
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冲动控制有关系呢?学生一放学就玩游戏、贪吃垃圾食品,妈妈在网上非理性购物……这些行为,因为能明显地能看到不良后果,所以相对比较容易控制。而像我提及的以搜索学习资料为目的的刷抖音行为是不是一种冲动,是否需要控制?再引申一下,有的孩子非常爱看书,尤其是三五岁的孩子一个人躲在书架旁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有的孩子爱上乐高游戏,一头扎进去也是三四个小时还不肯出来。这些是不是冲动,是否需要控制呢?这些找资料、痴迷阅读、沉浸乐高的行为都是一种驱动力,尽管这些想法都是美好的、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但是,用多长时间来实现这个想法,就涉及时间管理和负责任的能力这两个要点了。
在规划中养成时间管理意识
时间是最公平也是最稀缺的资源,一日难再晨。寒假期间,孩子们如何利用好时间,关乎学习的质量。孩子一天时间如何分配更有效?我们来算算时间帐:每天24小时,用8至10小时睡觉,约2个小时用于洗漱穿衣等杂事,用于三餐的时间也需要约2个小时,休息玩耍放松锻炼的时间也需要2至3小时。这样算来,孩子用于学习的时间加起来也就是8小时左右。当然,学习的科目还有语数外等好几种,初中生学习更多。如此分配,相信每个人都会清晰地做好加减法,如果因为一项事情喜欢、热爱,占用了过多的时间,那其他事情必然要缩减时间,长此以往下去,每个人就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思考:我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只提高成绩,其他音体美都不用涉猎?
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社会,我们都要时刻思考育人的目标在哪里?如果想让自己和孩子都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那就需要在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及充足睡眠上保障足够的时间,因为这是任何一个生物体生存都需要的底线保障。面对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自身的身体健康就是最好的免疫力。而锻炼身体不是停留在嘴边的,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和生活规划,并付诸行动。
在规划思考中锻炼负责任的能力
再以搜索学习舞蹈资料为例,如果我之前规定好做搜索查询的时间规划,就不会破坏接下来的按时睡觉、第二天早起的计划。当然,这就会引发这样的心理斗争:“我虽然非常渴望今天就能找到学习资料,但是我也不能让这种渴望任性下去,我不能完全受制于这种渴望,不然我就会熬夜晚睡影响健康,并且打乱我之前制定好的每天10点半准时入睡的计划。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要是随便被打乱,我就是一个不遵守承诺的人。同时我还会因为此刻良好的学习渴望变成一个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人啊……”
以上的这些心理斗争的过程就是要认清自己的生活目标、权衡利弊、评估可行性、明智决策。这样长久下去才会培养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
这样的锻炼过程是父母老师监督看管好呢,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定夺呢?下结论之前,我们先科普点脑科学知识。我们的大脑看着小巧,“却是宇宙世界已知的最复杂的东西”,这是被称为“DNA之父”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看法。在这个复杂的大脑中,有两个“领导”我们必须认识一下:坏领导,是冲动、任性的肇事者,遇到喜欢的事情,必须过瘾才行,不计后果。前额叶皮层,是位“好领导”,是实现自我调节的主要神经区域,他负责把我们领导到最佳状态。每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它都会三思而后行,权衡轻重缓急利弊得失。因为这部分的神经区域是认知控制、注意力调节、决策判断推理、自主行为以及灵活应变的指挥中心。
如果面对若干种的冲动、诱惑,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思考规划,那就不仅仅保障了时间的合理分配和任务达成,更是用这些点滴的生活事情找到了锻炼大脑的好机会,长久下去,“好领导”就会肌肉丰满体格健壮,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掌控的能力,这便是成长的真正意义。当然,智慧的父母还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去锻炼孩子这种三思而后行的能力,让孩子在一步步的分析决战锻炼中成长为负责任的自己。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和人生目标,学会控制管理自己的时间、引导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让有效陪伴驱走无限刷屏
文:张自恒据报道,疫情防控期间,一位家长通过监控来管理居家学习的孩子。孩子手机只要播放网课之外的内容,身在单位的妈妈就通过监控喊话制止提醒孩子。更有甚者,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的问题而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因为刷屏,不少孩子耽误了学业;因为刷屏,不少孩子走向了极端;因为刷屏,不少亲子从此“反目为仇”;因为刷屏,不少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担忧……
如今,寒假又来了,在不少父母的心里,一场阻止孩子游戏的“游击战”又开始了。其实,孩子自己心里也知道,无限制地刷短视频、玩游戏影响学习、伤害身体,但孩子们的自控力是有限的,经不住诱惑。而且短视频大都是通过大数据对客户的浏览习惯与内容进行的个性化推送,不仅孩子没有抵抗力,很多成年人也常常会“陷进去”。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手机,更要引领家长。要弄清楚孩子无节制刷屏的根源在哪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刷屏,除了因为短视频有趣味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孩子内心可能感到寂寞、孤单、没有存在感与安全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孩子需要从短视频中找到自己,需要从短视频中找到寄托与存在感。很多研究也发现,一些沉迷于刷屏中的孩子,家庭关系常常是紧张的,孩子需要足够的关爱但却无法正常获取,于是孩子就从短视频中去寻找。同时科学研究表明孩子长时间刷屏,还会患上多动症、损伤注意力与专注力,更会阻碍大脑发育。
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在有效的陪伴中让孩子正确对待电子产品。
比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史,没有阅读的家庭就是没有精气神的家庭。有效陪伴最好的方式之一,是亲子一起读经典。孩子的心灵好像一张白纸,什么先“占领”,什么先主导,孩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成长。经典是人类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华与精髓,是人类传承文化与延续生息的法宝。亲子共读,父母放下身段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可以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也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到孩子学习的不容易。父母不再焦虑、训斥,孩子也会变得温婉起来,家庭关系自然和谐。
家长与孩子一起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对于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极端重要。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同时,孩子接触到的世界很丰富,接受的文化很多元,精力比成年人充沛,如果家长不能合理地引导,孩子的精力就极易被短视频所诱惑,因为他总是要有“去处”的。锻炼身体不仅可以提升体质,还可以促进学习效率,有效推动学习,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坚持下来锻炼身体本身就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尤其是,亲子一起锻炼身体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开阔孩子的视野,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形成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拉近亲子关系。
家长与孩子一起劳动。孩子终究要独立,他未来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劳动能力本身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孩子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的培养。寒假期间,父母与孩子一起劳动,如一起做家务、走进厨房共同做饭,或者走进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等。
多创设一些丰富的活动,让孩子感知“刷屏”之外的生活中的诸多美好,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转移。
(作者单位系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
亲子共为,
让寒假生活充实有意义
文:李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今年寒假期间,孩子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全家出游,参加各种冬令营活动。不能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且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在家时间久了,就只想玩手机。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我想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的努力。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假期计划。在假期伊始,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计划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学习时间外,可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书、运动、劳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领域还可以扩大到天文、地理、博物馆学习等方面。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有和孩子共同约定好暑期亲子共读或分别阅读的书单,最好每天还要抽出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和游戏。
制定计划要注重劳逸结合,激发孩子的动力,这个计划有点类似学校的课程表,有些内容固定下来,一些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人一起协商后进行分配,但是千万别忘了计划中最好要含有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和亲子运动时间。例如,开展亲子阅读的方式可以是:
一、家长和孩子阅读同一本书,轮流朗读。二、分别选择一个喜欢的段落读出来,然后分享喜欢的理由。三、家长还可以先提出几个小问题,然后一起带着问题读,读后分享。四、遇到经典语句或段落,还可以和孩子比一比看谁先记住。
总之,制定计划的前提是要和孩子一起协商,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方可执行。
其次,把计划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大家一起监督执行。定好了计划,接下来就是帮助孩子把这个动力持续地维持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跟孩子商定好计划和奖惩制度,比如做得好,可以有什么奖励,做得不好,怎样改善。然后,一起把写好的计划张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比如客厅里,当孩子完成计划上的一项任务后,就可以打钩划掉,每划掉一项任务,对孩子来说,都会感受到一个小小的成就感。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完成,家长也不要指责和批评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需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这个奖惩制度一定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不能是父母的“一言堂”,尤其是小学四年级以后的孩子,他们接近青春期,这时候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