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看看,我家的孩子多开朗,整天没有一点时候是歇下的,这样的孩子反应快,指定聪明伶俐。但是家长这样笼统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孩子调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有病,当然不是说孩子有什么大毛病,这种病主要是跟神经发育有关,这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有多动症呢?
多动症的症状许玲医生指出,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多动症的特征是:发病早;多动与行为调节不良伴随注意不集中和无法长时间埋头做事;这些行为特征长期存在,在各种场合都存在。
多动性障碍总是在发育早期起病。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进行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和过度的活动。这些问题通常持续到学龄期,甚至延续到成年期。
对儿童ADHD不管治疗与否,其中60%~70%到了成人仍然遗留有症状,部分可达到成人ADHD的诊断标准。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与儿童ADHD有差别,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活动过多”会减少。由于患者冲动,行事鲁莽草率,易于与同事发生冲突,容易因冲动而经常变换工作,开车容易冲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对成人ADHD患者的症状评估一般要求助于配偶、父母、同事或上司等与患者关系密切者。
在生活中,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多动,或者是肢体抽动之类的行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因为多动症而产生很多的困难,而最危险的莫过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做成危险的举动,更有甚者就此走上犯罪这条暗无天日的道路。
那么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得上多动症呢?1、遗传因素:对家庭系统研究明确显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三代直系亲属)患本病的风险高于对照组的亲属。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可能性在60%-90%之间。
2、基因研究:在已发现的不同的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中,与甲状腺B受体基因、5号染色体上的多巴胺递质基因(DAT1;SLC63位点)、谷氨酸盐受体异常有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本质是行为抑制机能损害(集中注意力需要抑制与注意力无关的其他行为)。
3、环境因素(重点研究家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确存在家庭因素。美国专家研究发现,68%的患者父母当中一个存在人格缺陷;77%的患者父母中有人曾存在注意力缺陷与冲动控制失调症状;52%的患者父母婚姻关系存在较严重问题或业已离婚。
4、神经病学因素:近年来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集中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与神经递质的关系上,通过对多巴胺(DA)、乙酰胆碱(Ah)、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的受体显像显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大脑中的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乙酰胆碱能、5羟色胺能出现异常(这些神经递质与高级认识机能有关)。现在运用脑电超漫涨落分析技术(ET)对此研究有辅助作用。研究发现:出生时大脑缺血可能是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危险因素。
而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孩子只是过于调皮,学习不好可能是没有认真学习的原因,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问题,从而放任了病症的发展,从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比如说孩子长大后容易比旁人反应慢,自控力比旁人差,换句话说就是容易大脑发热做出让自己和家人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多动症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多,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要知道引发多动症的心理因素很多,特别是家庭因素方面尤为重要。
多动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孩子会有不良的感觉,例如自卑,甚至自杀倾向。
如果孩子患有抽动症,一医院检查确诊,要听医生的话,如果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心理辅助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也要谨遵医嘱,在家里配合医生的方案对孩子生活学习上更加的用心。让孩子渐渐往好的方向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