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
迄今为止,这种方式医院治疗上述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切口长,而且位于胸前正中,加上体外循环下施术,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切口瘢痕较为显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即经皮X线引导下上述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是经过皮肤穿刺股动静脉血管,将导丝通过血管送达心脏畸形部位并沿导丝植入封堵器将缺损缝闭。由于完全在血管内操作,没有手术切口,无需体外循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患者痛苦,不影响术后美观,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亲睐。
但是这种微创治疗需要在放射线引导下操作,由于操作路径较长,封堵器植入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和手术医生较长时间接受X光照射,就有发生放射线辐射损伤可能。
经胸小切口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正是基于避免术中放射性损伤以及操作便捷性的需要,直接在心脏表面直接穿刺建立轨道并植入封堵器。这种手术切口短小、隐蔽,无需体外循环,极大地减少了传统开胸直视手术的手术创伤,而且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彻底避免了术中放射线辐射损伤,同时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拓宽了封堵适应症。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比起介入治疗来说,毕竟在胸部多了一个2厘米左右的小切口。
我院心外科在年紧跟国内本专业的发展步伐,成功开展了经胸小切口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近两百例成功的手术经验。
今年年初,又一种全新的手术医院悄然兴起,这就是“超声引导下经皮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这种手术与介入治疗一样,完全在血管内操作,没有手术切口,不同的是手术在普通手术间进行,无需专用的介入治疗室和放射线装置,手术操作过程全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患者和医护人员不用接触放射线照射。因此,这种术式具备了介入手术的全部优点,而且没有术中放射线辐射。
科主任刘健在了解这一信息后,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微创心脏外科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和飞跃,是今后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目前四川尚无人涉足。年7月5日,他和超声室、麻醉科、手术室一行4医院参观学习这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为了表达志在必得的决心,他们把这次学习定义为“使命之行”。
有长期开展常规心内直视修补手术和经胸微创封堵的经验以及大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学成归来后仅一周时间,医院心外科在相关科室的大大力配合下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先天性心脏病缺损封堵术。迄今为止,已经连续3例患者从该术式获益,原本术后需住院2周的患者,现在仅3天就痊愈出院,患者和家属发自内心笑意,标志着这种最新微创技术获得圆满成功。医院心外科再一次改写了四川省本领域的历史空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