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你快帮帮我,老师都想让我家孩子留级了,他还有救吗?”每当新学期开始伊始,就有焦虑的家长来找我们保健医生求助,那么,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学业困难呢?这就需要了解这一类令家长万分焦虑的疾病—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小儿多动症”。
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从而影响认知、学业、行为、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功能。
据统计,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约为万人),但就诊率仅为10%左右,提示家长及社会宣传、医务人员培训不够。那么,家长们就应该从以下方面来了解下: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还是单纯的“好动”?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爸妈们医院就诊,从而启动对4~18岁儿童青少年的ADHD评估:
一、父母亲担心孩子的持续注意活动水平,抑制冲动能力;
二、孩子难以保持有组织性,计划性的活动;
三、在社交、遵守规则、调整行为、控制情绪方面存在困难,而不能仅仅只是因为孩子好动就自以为孩子患有“小儿多动症”了,而对孩子启动ADHD评估,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或其他儿童心理专科门诊进行,评估不仅包括量表评估,还必须包括对患儿父母亲及本人的临床访谈,及时获得患儿在学校或幼儿园的功能信息,同时评估其有无共患其他的精神问题,同时也要仔细回顾患儿的医疗、社会和家族史。
必须强调的是,家长不应该自行用一些评估量表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对号入座”进而进行各种所谓的有效治疗,这不利于正确评估孩子的患病情况还可能进一步损害患儿的心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当然,如果有以下高危因素,还是应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监测,这些高危因素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的儿童:也就是说患儿有患有ADHD的兄弟姐妹、父母及其他亲属;
二、具有环境易感性的高危儿:①其母亲孕期和围产期直接和间接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用药物及产前应激、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脑损伤、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②铅中毒、双酚A等环境暴露;③长期大量摄入富含加工肉类、披萨、零食、动物性脂肪、氢化脂肪和高盐等西式饮食;④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情绪不稳及教育方式不当(如消极、挑剔和严厉)等。
ADHD的规范诊断、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非常重要。规范诊断主要依据儿童保健医生和其他儿科专科医师对存在学业或行为问题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的4~18岁儿童启动筛查和评估量表,常用的量表有:ADHD诊断量表(父母版)、Conners量表;SwansonNalanandPetlian父母及教师评定量表(SNAP-IV)以及困难儿童问卷调查(QCD问卷)等。此外,还应进行认知能力评估、教育评估、社会心理评估等多方面结合,然后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规范诊断,同时作出必要的鉴别诊断。
对于诊断明确的ADHD患儿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达到治疗目标—缓解核心症状,最大限度的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学习和社交能力。
ADHD的治疗原则:
一、对4~6岁的ADHD患儿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即主要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行为治疗、特殊教育和功能锻炼,并围绕这一些方面开展医学心理学治疗、家长培训和学校干预。
二、6岁以后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也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为主,由医生根据不同情况而制定。再次强调目前尚无充足证据与指南诊断和治疗4岁以下儿童ADHD。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应以慢性治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制定自己的治疗计划,应以识别、处理每个孩子的个性化的特别行为、学业和社会目标为焦点,应涵盖到患儿的心理、行为、职业或教育需要,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孩子到底是患了ADHD还是仅仅多动,最好由专业医生来诊断,诊治也交给专业的大夫,家长不要过分担心,过度诊治哦!
辛亚男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东盟协作组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并参与自治区及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国家级科技论文10余篇。
专业特长:儿童保健方面的疾病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