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预防 > 遗传基因与奥斯维辛往事

遗传基因与奥斯维辛往事

发布时间:2022-12-12 20:59:05   点击数:

年,多名幸存者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走出。在他们身后的铁门上,写着那句极具讽刺的标语——“劳动使人自由”。

在他们身下的土地里,万犹太人、20万吉普赛人、几百万苏联和波兰公民还有不计其数的同性恋者、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不同政见者已永远长埋地下。

年的纳粹宣传海报上,曾赫然印制着如下话语:“我们之所以要打击他们(犹太人),是因为他们为各个族裔的人群带去了‘种族结核’;我们确信,只有这些病菌被彻底消除,民族复兴才能够实现。”

年10月希特勒则在演说中说道,“首要任务是建立种族新秩序,也就是重新安置不同种族的人,最终形成更清晰的界线。”

纳粹大屠杀期间,“死亡天使”门格勒,仅仅为了解决种族繁殖问题,证明雅利安纯种人的神圣性,就以“医学实验”之名残忍加害了40余万人。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都在努力找寻这种可怕的偏见源自何处。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将这种动机归因于社会同一性理论——内群体偏差。

内群体是我们自己的圈子,可以用来描述你是谁——种族、宗教、性别、专业等,外群体的人则极易被否定。这个过程被称为“非人化”。

某社会心理学家形象说道,“非洲人被比喻为猿猴,犹太人被比喻为害虫,移民被比喻为寄生虫。”

如果说万物肇始的缘由,都可归结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想法。这种情感的力量又是产生的呢?

在悉达多.穆克吉《基因传》里,他为我们讲述了遗传与生物信息最小单元——基因的前世今生,也警示了人类在无节制发展下可能吞食的恶果。

01

“一个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足以占据某个人的一生。”——维特根斯坦

1.1

年出生的孟德尔,21岁时来到圣托马斯修道院,成为了一位年轻神父。因为不善言辞,他被迫转行去中学教授数学、自然科学与基础希腊语。

又因为自然科学资格考试失败,他去往维也纳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

正是这位三番五次折戟教师资格考试的代课教师,日后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超然观察力成为生物遗传学领域奠基人,打开了基因秘密的大门。

彼时,达尔文“泛生论”假说大行其道,该理论认为生物体各个器官均带有自身繁殖粒子“泛子”。

古典“精源论”、“微缩人”理论余威犹在。男性精液一度被视为携带所有遗传信息的“流动图书馆”,而母亲子宫只不过是一个外表光鲜的“人类孵化器”。

没人知道,作为一个木讷、温和、恭顺的人,孟德尔是如何开始对生物学暗生情愫。-年间,他开始投入全部的生命热情,致力于豌豆种植。

历经2.8万株植物、4万多朵鲜花及近40万颗种子,统计完成千上万次杂交数据,孟德尔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豌豆生长发育过程中,隐藏着人类繁衍生息的奥秘。

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自此惊现于世。

他发现了豌豆的显性与隐性性状,并指出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后被称为基因)所决定。

“遗传是将不连续的亲代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其中精子携带一份信息,卵子携带另一份信息,因此生物体可从每一位亲代获得一个等位基因。”

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却在接下来近40年彻底湮没无闻。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位伟大的遗传学之父,在那个不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几十页论文。

1.2

孟德尔逝世前一年,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提出了一个优化人种战略计划——“优生学”。他打算模仿自然选择的机制。

“既然自然界可以通过生存和选择来对动物种群产生显著影响,那么人工干预也可以加速人类进步的过程。如果选出最强壮、聪明的人类,让他们进行繁殖后代,那么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赶上自然界一万年的脚步。”

高尔顿与孟德尔,同样以对遗传学研究滞后的焦虑,却显然把历史推向了不同的方向。

孟德尔发现了基因,高尔顿则为基因技术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高尔顿的初衷很好,他也曾担忧遗传过程的可控性,及操纵人类遗传是否能够造福人类的问题。但对“优生学”信仰的执着,还是打败了“将失败者绝育”方法道德风险的隐忧。

高尔顿曾写道:“自然选择具有盲目、缓慢与残忍的特点,而人工干预的方式可能更为长远、迅速与温和。”

年,第一届国际优生学大会在伦敦召开。两个内容让人不寒而栗:德国学者展示了“种族卫生”理论,并表示正在启动种族清洗计划;美国学者则明确表示,正在为清除“缺陷品种”开展具体工作,美国已经在为不宜繁殖后代的人群建立隔离中心。

所谓的隔离中心(收容所),其实就是永久监禁。

一开始,只是为了收容智障与癫痫患者,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大量妓女、孤儿、抑郁症患者、流浪者、精神病患者、女权主义、同性恋……这些根本没有任何智力缺陷的普通人民,也被囊括了进来。

《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一书指出,收容所是一个例外空间,超出关于犯罪的司法概念,被置于正常法律秩序之外。

在这样的地方,合法的居民“已经被剥夺了所有政治身份,并被完全还原为赤裸生命”,“人类被完全剥夺他们的权利和特征,以至于达到对他们做任何行为都不算是犯罪的程度”。

年的“巴克里迪案”,是山雨欲来之前的风满楼。

这一年,美国林奇堡收容所负责人普里迪,自导自演了一出“合法绝育”大戏。

他在法院提起诉讼,案件一直上诉至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定,支持“普里迪对卡丽.巴克实施强制绝育、以防弱智基因流传给下一代”的决定。

卡丽.巴克只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可怜人,其贫困的母亲曾以莫须有罪名被该所收容。失去监护人的巴克在寄养家庭被奸污,再一次重蹈母亲覆辙被以精神问题反诬关押至此。

尽管案件本身扑朔迷离,但一切都不重要了。年10月19日,巴克的遗传链条从此中断,“第一例依据绝育法实施的手术”按计划完成。

此时,距离孟德尔发现基因也不过62年。

但是,“基因已经从一种植物学实验中的抽象概念,演变为操纵社会发展的强大工具。”

自此,美国优生运动大幕拉开,监禁、绝育、谋杀风起云涌……一切都被披上了合法外衣。

随后,纳粹主导的血雨腥风——将“绝育”升级为“杀人”开始上演!

02

一艘于大海漂浮的行船,随着年月经久木板开始腐烂。人们一次次维修,更换掉那些坏掉的部分。最终,整艘船全被新木板替代掉,此时这船还是原来那艘吗?——德尔斐之船

2.1

奥斯维辛的第一批犯人,其实是德国的刑事犯。后来这些人成为了第一批臭名昭著的卡波,为党卫队充当打手管教波兰犯人。

在《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一书中,犹太医生米克洛斯.尼斯利记录道:“诸如人种学研究、优等民族概念、门格勒博士关于双胞胎起源的研究,这些根本就是伪科学。还有一种理论同样荒谬,即认为被屠杀的侏儒与残疾人是退化人种,他们证明了犹太民族的劣等性。”

“在这种荒谬的理论基础上,纳粹挑起了与整个世界的战争,他们将这场战争称为讨伐。在他们眼中,整个苏俄是一片荒凉的大草原,蒙古的野蛮人是对文明的威胁,法国是感染梅毒的国家,英国全是无可救药的酒鬼……”

最后,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和赫尔曼·戈林等纳粹领导人,依据“荒谬理论基础”做出的决定,导致多万人在奥斯维辛惨遭灭绝。

其中,门格勒用种种残忍至极的方式,杀害大量双胞胎用于人体试验,却对于揭开人类繁衍秘密丝毫没起到任何作用。

劳伦斯·里斯将纳粹屠杀称为“累积式激进”: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年,多布然斯基通过果蝇实验发现,并没有哪种基因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自然变异是生物体的某种重要储备,每种变异只是多少去适应某种特定的环境而已。

穆勒则进一步用辐射实验证明,“遗传可以被轻而易举操纵,突变速率本身就瞬息万变。自然界中没有永恒的现状。”

悉达多.穆克吉在书中写道:“高尔顿学说认为优生学最终将产生彻底的平等(将弱者转化为强者),然而穆勒却完全否认了这种臆测。他认为,如果不把平等作为前提条件,那么优生学就会沦为强者控制弱者的一种工具。”

2.2

生命是什么?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代际信息传递特点,将生命的基本结构描述为不可分割的信息微粒。

20世纪40-50年代,埃弗里、沃森、克里克则证实了,DNA就是基因分子,并且描绘出其空间构象——双螺旋结构。

接下来,是风云际会的新千年。

基因的调控、重组、突变、修复等专业词汇频繁见诸报端,基因解剖与生理变异和人类身份、命运、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日益为大众所熟知。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基因组由约32亿个碱基对组成。

人体大多数细胞具有23对(46条)染色体。如果将雄性与雌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Y,那么雄性细胞可以表示为XY、雌雄细胞为XX。

基因结构的发现,让重组DNA、基因嵌合体开始成为现实,基因测序计划也得以大规模的开展并实施,基因改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后人类/转基因人类”。

基因编辑技术一路高歌猛进,让一系列遗传病得以彻底治愈。人类文化、社会上的部分偏见也被纠正:生男生女由男定;人类祖先可能来自非洲;“线粒体夏娃说”巩固了“人类之母”的概念。

但历史也以沉重的一页告诉我们,不可掌控的欲望会把人类推向深渊。

“物种不过是徒有其表……自然不过是虚张声势的伪装……人类与动植物的区别只在于基因组合方式的不同……”这是人类的自信。

不过,当开关基因的阀门之时,必然存在着祸福相依的两种状态。就像基因变异可以促成天才,也可以在其他条件下成为致病因素一样。

太多太多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一步步去解决。

万物存在皆有其因果。那些被人类摒弃、突变的基因,或许就在某个地方,保留着拯救世界的因子。但因为人类的误杀,这些种子却从此灰飞烟灭。

当然,这只是我的假想。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更无法强行盖棺定论,基因技术的发展是福是祸。我们能做的,唯有时刻警钟长鸣!

用生物化学家欧文.查加夫的话结束本文:“你可以让原子停止分裂,你也可以停止造访月球,你还可以停止使用喷雾剂……但是你无法召回一种崭新的生命形态。(新的基因杂合体)将会延续千秋万代……”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f/96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