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生,我们总是会听到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十分焦急地来问我们这样一些问题:“我家孩子得了多动症该怎么办啊?”“我要不要和孩子讲一下他的病情呢?”“我家孩子对生病这件事很敏感,我该怎么和他说呢?”
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对于要不要告诉孩子以及怎样告诉孩子他得了多动症这件事情有一些困惑与焦急的情绪,认为这对孩子是一种打击,告诉他们怕孩子一知半解,反而被吓坏,不告诉他们又怕他们不理解不配合。父母有时候如此无力,想做又担心做不好而适得其反。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观点是:不仅要告诉孩子,还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告诉他们,这是因为:
Part01
小朋友在同身边人的相处中,或者从家长、同学和朋友的只言片语和态度中,医院的诊治中,都会或多或少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寻常”。
此时,家长的闭口不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不知所措,或者认为多动症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甚至可能因此不理解父母和他人,变得更加暴躁。
Part02
最近对多动症儿童的随访研究表明,50%-80%的多动症病例会从儿童期持续到青春期,35%-65%的病例会持续到成年期。
可见,多动症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和孩子足够的了解和配合,才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克服生活中许多由疾病本身带来的困难。
一时的隐瞒无法解决长期问题,孩子自己永远是疾病的主体,所以他需要知道自己的具体状况。
况且,多动症本身也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在告诉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坦然接受、正确看待多动症本身,不去妖魔化,更不能去以此为标签给孩子压力。
父母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慢慢才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一,如何开口和孩子说呢?
首先,请告诉孩子:你不是唯一的患者。目前患有多动病症的儿童数量非常多,所以这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家长也可以将一些多动症名人事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明白多动症并不会阻碍他们成为出色的人。
当然,这么说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心安理得的接受多动症,而是给他们自信和动力迎难而上。
其次,多动症有两面性,并非都是坏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多动症虽然让他们变得难以安静学习、坐不住、情绪有时难以控制,但它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多动症的孩子思维敏捷、大脑工作速度快,很多在艺术和体育方面有天赋。
所以,孩子们不要灰心,家长也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是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势长处,取长补短。
第二,哪些话需要避免呢?
首先,“你就是有多动症!”这太过强烈,我们可以说:“多动症只是你的一部分,不要把它放大为全部”。
其次,“你有病!你需要吃药!”会让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我们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只是缺乏某些营养,就像你挑食不吃蔬菜差不多,需要维生素补充营养。”
总之,多动症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配合,与其避而不谈,倒不如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轻松的聊一聊,让孩子对此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也是我们鼓励和疏解孩子情绪的好机会。
撰写
张泽实习学生
指导和修改
魏巧珍殷炜珍心理治疗师
审核
程道猛主任医师
广脑儿少
儿少科室介绍
广州医院儿少科是国内知名、省内最早开设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是我院的特色专科,是华南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领头羊之一,是国内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力量,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综合评估、诊疗和康复为核心服务内容,以科普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为外延服务内容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我院儿童青少年患者门诊量超过3万人次/年,年平均收治住院患儿超人次。儿少科目前下设儿少病区、儿少精神科门诊、儿少心理评估与治疗中心,配备儿少心理卫生方向的多学科专业团队。该团队共计40余人,致力于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临床服务,坚持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展高质量的科研、教学和科普服务,在国内率先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核心的整合干预模式和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促进体系,至今已为大量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每周一至周六均有儿少科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生出诊,出诊时间为上午8:00-12:00和下午14:30-17:30,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