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你好!我的儿子今年快满五周岁了,他的性格在大人看起来是腼腆、慢热型、内向的,但在同伴小孩子面前他却是毫无保留可以融入氛围玩嗨起来的调皮宝宝。他从小都是挺好学的,也很爱问各种为什么,现在有个让我苦恼的问题,我发现他专注力很不集中:
1、比如吃饭。他吃着吃着又去玩玩具了,叫他就来吃一口,不叫就东弄一下西弄一下。2、上完英语课出来我问他今天学什么了?他只能大概讲出中文的意思出来,而英文单词说不出来,回家让他复习,他完全不在状态,东弄弄西看看的。就感觉他在跟我对着干,有时候气的脾气就蹭蹭蹭的往上爆起来,我就很生气的说他,可越说他他越不听。3、只有看电视才有专注力,只要他在看电视,就生怕错过每一个画面,眼睛就直直的盯着电视。接下来我该怎么去引导他,和他沟通让他的专注力有所提升呢?
李岩老师答五岁孩子的生命能量正处于最旺盛的阶段,也就是他的精力极其旺盛,好像每天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这就是他不停地问为什么的原因!因为他的精力过于旺盛,所以在他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就显得多动、好动。
为什么吃饭学习这样的事他表现得一点都不专心?可是为什么一到了看电视的时候,他就能表现得聚精会神?这是因为看电视是他感兴趣的事情,而吃饭和学习都是被家长要求的事情,所以听完这节课你会明白,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来自于什么呢?一定来自于家长恰当地肯定和鼓励。比如,如何才能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快速吃饭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他比赛。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争强好胜,非常热衷于比赛。那么,就在这个阶段,家长用比赛的方式慢慢的让孩子形成习惯,用正面的激励,让孩子慢慢找到做这些事情的乐趣和兴趣。当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了吃饭的说教,孩子渐渐的就不会抵触吃饭了。
学习也是同样的。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也是需要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到学习带给他的乐趣。只有体验到了乐趣,他的好奇心才会被唤醒,他才能更加投入地做事。
我们不要总是对孩子表现出各种不满意。回想一下我在课上分享的那个孩子,他为什么在妈妈面前表现的那么多动,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人对立的沟通模式让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如果给孩子太多的负面标签、负面评价,孩子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问李岩老师好,我家孩子写作业那叫一个慢呀,写作业做不了五分钟,说妈妈我要上厕所,上完厕所回来,再写不到五分钟,说妈妈我要喝水,再写不到五分钟,说妈妈笔不下水了,然后他就把笔拆下来,笔水弄得到处都是,作业上撒的也是墨水,我不得不又重新给孩子买一个新本。其实根本没有多少作业,但是非得折腾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完成。我一直在群里坚持听李岩老师的课,李岩老师让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是我有时真的控制不了,到学校了老师也跟我反应,说孩子上课的时候经常跟同学说话,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课堂上听讲也不专心。我都快崩溃了,李岩老师请帮我支支招,到底怎样才能改掉我家孩子这些坏习惯,谢谢李岩老师!
李岩老师答写作业拖延,磨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都跟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关。面对表现越顽劣的孩子,我们越应该深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没有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这节课上我讲过,孩子专注力缺失是受到四种重要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其中有一种就是3到6岁期间父母的分工。这位家长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经历3到6岁这个规则意识培养的黄金阶段,父母两个人之间的分工做得到底怎么样呢?如果当时我们做的不够好,就像课程里讲的那样,本来很多事情应该是父亲来做的,但是母亲却代劳了,那么这就会导致孩子现在这种情况。孩子不只是专注力缺失,他还拖延,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些都跟规则意识有关。
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来自于父亲的权威和母亲的鼓励,这需要两者有效的配合才能够形成。角色的错位或者某一方陪伴的缺失,都会使孩子表现出自控力比较差,这是根源性的症结,所以,问题的根本要回归家庭。为什么说家长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呢?因为你一旦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对孩子的所有回应都是在发脾气,当你每次朝孩子发了脾气时,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解决。很多家长会说,总是让我们不要发脾气,可是我们自己也很痛苦!其实,我很理解家长的内心,面对孩子的时候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可是,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冷静下来,寻找一种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焦虑。
所以,首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如果你在3到6岁期间两个人的分工本身不够好,那么现在就应该把过去缺失的东西重新补回来。但是,因为过去的缺失,现如今可能就需要成倍甚至几十倍的重新补充,孩子的爸爸妈妈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学会做好彼此的决策,学会相互的配合,让孩子渐渐的形成规则意识。
家长问李老师,我是一名老师,我班上有位同学,话特别多,教室里同学们都安安静静,他时不时就要发出声音来,老师在和其他同学讲话,他隔老远就插话。同学们也经常举报他讲小话,影响其他同学,还经常做一些怪动作发出一些声音。别人说了什么,他立马就要补上几句话。这个情况和他的父母反映过,父母说他就是话多,他的学习习惯也不太好,老师应该怎么做对他帮助更大一些?
李岩老师答这是一位老师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任何事情都要看到背后的正面动机。现实中总是有这一类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刷一下存在感,这个存在感是什么?就是上课接话。老师说上句,他接下句,有时还喜欢打岔、出怪声,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总是希望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