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医院进行诊断。如何诊治这种“心病”?我们邀请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少科刘漪医生,为大家指点迷津。
1、去哪里就医?
医院都有注意力门诊,我们在此列医院:
医院名称
地址
电话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零陵路号
医院
泸定路号
医院
万源路号
医院
控江路号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
东方路号
2、看病前,怎么跟孩子说?
就诊前,家长可以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有时候思想不集中、调皮捣蛋不是故意的,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们一起去听听医生专家的建议,看看他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行吗?”
说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诚恳的态度是必须的,家长务必让孩子对就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知道要去哪里,去做什么,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孩子最大程度的合作。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去,刘医生建议家长不要勉强,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当孩子的思想不集中、行为冲动给他带来更大困扰时,家长可以抓住机会,和孩子进一步讨论就医这件事。
3、就诊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医生对多动症病情的许多判断是基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为了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刘医生建议家长事先收集好以下三方面信息。
医学资料如果孩子有相关就诊经历,家长应带上所有的病历资料,包括医生的诊断结论、曾经做过的检测报告、曾服用过的药物等相关信息。
行为表现孩子的行为特点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例如,孩子做作业时分心的频率有多高,分心时间有多久?是做小动作、还是发呆?在哪些情境中孩子动作过多、静不下来?具体有哪些表现?会不会主动惹其他同学?会不会做出危险动作?
建议家长在就诊前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点,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冲动这三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如果对有些情况不清楚,家长也可以询问老师。
学业状态学业状态也是医生评估孩子心理功能和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业状态有清楚的认识。
比如,孩子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如何?是否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怎样的位置?是否有偏科?
此外,家长也可以带上一些能反映孩子学业状态的材料,如孩子的学生手册、作业本、考卷等。
4、就诊有哪些流程?
以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为例,医生会先和家长作一次面谈,了解孩子行为特点、成长史、学业表现等基本情况。家长在和医生沟通时,提供的信息越具体、越客观,对诊断的帮助越大。相反,有些家长在门诊时喜欢采用主观、笼统、概括性的语言,去代替医生下结论,这对诊断相当不利。
对于感冒发烧,医生可以量体温、做化验,但多动症没有具体的生理指标,医生诊断病情主要依靠各类心理测评和量表。所以在这个环节,医生会让孩子做一些测评,如注意力测试、智力测验,家长则需要如实填写一些反映孩子状态的量表。但刘医生告诉我们,有些家长在填写量表时出于种种原因,或是夸大,或是缩小,这样容易误导医生的判断。
最后,医生综合各项评估结果对孩子作出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有些孩子程度较轻,只需要行为治疗,有些孩子则需要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治双管齐下。
5、对药物治疗,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对许多患儿,只采用行为治疗或只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互为补充。
医学界对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比喻:
药物治疗好比为汽车装上了“刹车”,从生理上提高孩子自我控制的可能性。而要开好一辆车,光靠刹车不够,还需要司机具备一定的驾驶技术,为汽车控制好方向、掌握好速度。对孩子来说,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管理时间等问题,光靠吃药是没法解决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应的行为训练。
因此,家长应首先端正对药物治疗的态度,并做到:
积极配合如果医生诊断下来孩子必须服药,我们建议家长积极配合。在门诊过程中,刘医生发现有些家长虽然对孩子的病情高度重视,也认可医生对多动症的诊断,但一听说要吃药,家长就产生种种顾虑,断然拒绝,结果孩子的治疗效果极不理想。
严遵医嘱用药必须严遵医嘱,但我们也看到,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服药,但经常擅自更改药量:觉得孩子最近表现不错,就减量或停药;临考前,为了获得好成绩,就恢复用药、或增加药量。这样的做法极不可取。
定期复诊多动症需要持续的治疗过程,医院复诊。除了配药之外,家长还可以和医生充分交流,描述孩子这一疗程的表现和变化,便于医生确定下一阶段的治疗计划。
6、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能做什么?
排除环境干扰多动症孩子排除干扰的能力较弱,因此,当孩子做作业时,应尽可能减少环境干扰。例如,让孩子在固定的场所做作业,桌上只放必备的学习用品,周围也不要有零食、玩具。此外,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做作业时嘘寒问暖、端茶送水,也有些家长经常在一旁指手画脚、批评教育,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更难专注,应尽量避免。
做好时间规划家长有必要让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在有计划、有条理的情况下开展。例如,在做作业前先和孩子做一个规划,今天有多少作业要完成,先做哪样、后做哪样,每样作业做多久。
建立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治疗多动症而言不可或缺。例如,家长可以采用“代币法”,和孩子一同制定奖惩协议。相关内容,我们在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