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预防 > 多动症难治可能是漏诊阿斯伯格综合征

多动症难治可能是漏诊阿斯伯格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1-8-14 13:51:34   点击数:

同样是诊断多动症ADHD,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家孩子的治疗效果特别差,即使有药物相助,孩子的改变仍不大。这其中除了孩子本身可能对药物不敏感之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孩子诊断不够全面,出现漏诊了。

1高共病率的障碍

这个被漏诊的问题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现在美国的DSM5诊断标准把它直接并入自闭症谱系障碍,不再另外用这个名字说明。不过,国际疾病分类ICD11还保留这个名称。我为了方便说明,也习惯继续使用这个名称。

阿斯伯格综合征ASD,属于高功能的自闭症谱系障碍。高功能是指他的社会功能相对较好,没有明显语言障碍(不会说不会说话、或者只能极简单交流),通常给人感觉就是“有点古怪而已”。

这两种发育障碍同时存在的可能性还是蛮高的。根据现有的一些文献,ASD人群中可能有20-30%合并ADHD,ADHD人群中可能有20%合并ASD。所以,在临床中,我经常要留意孩子会不会两种情况都存在。

2影响漏诊的因素—时间

我遇医院看了教授后只诊断ADHD,后来在我这里明确了有ASD。不医院的教授厉害,而是要发现ASD需要更多时间。首先,对于这些常见诊断,对我们这医院里认认真真受训的医生来说,工作几年后,年轻医生和教授在常见病普通病的诊断水平其实差不多(内行的就知道)。因为不是疑难杂症的话,普通病来来去去就那样,依靠标准化的诊治流程就可以了。这也是西医的优势,年轻医生给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和教授无差异,甚至在有知识更新的情况下可以超过老教授。

但是,有个非常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就是时间——医生了解病人的时间。特别是像我们心理科,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史、症状的采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采集到全面的信息,那就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而问诊时医院最缺乏的。我在中大附属三院出门诊那时,一个上午是70个号,下午是60个号,除去复诊的老病号,一个半天可能就有10个初诊患者,如果给每个初诊约15分钟,就去掉2.5个小时,剩下的老病号一人给几分钟,就已经严重超时了。

所以,在短短10来分钟之内,要发现孩子有ADHD还要发现有ASD是极其困难的,通常能诊断出来是ADHD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光是询问ADHD的病史就会花很多时间,然后医生还要写病历、给出治疗方案,还要和父母解释沟通一下。所以,医院首诊时,我们很容易漏诊共病的诊断。

什么时候会发现有共病呢?一种是共病实在太明显了,一下就发现;一种就是患者多次复诊时,医生终于有机会了解其他方面而发现。

所以,我遇到的被漏诊的ASD孩子就是因为医院没有获得充分问诊时间。而我现在门诊采用国外的模式,一个小时内只接诊一个人,所以有更多时间去发现更多问题。

3影响漏诊的因素—症状

当然,即使我时间比较充分,有时诊断ASD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这个诊断需要给得很谨慎。其实,很多心理科的诊断都需要给得很谨慎。有一次和个外国人交流过,他们在美国看心理科医生要好几次见面后才给出诊断。可惜,国情不一样。在国内,不尽快给出诊断只会被认为是水平不够。

其次,ASD和ADHD的症状会有混合的地方,ASD本身的核心症状也可以是很隐匿的。

ASD的孩子会更加多动,更加难以听从指令,可以说是“肆无忌惮、无所畏惧”的多动,比如上课时自己走来走去,甚至走出课室玩。而ADHD的孩子还是有所忌惮的,知道这样破坏上课纪律是不对的。

ASD的孩子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同时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的过度集中,而且容易集中于一些比较枯燥的事情,比如痴迷铁路、公交线等。

ASD的孩子会出现社交问题,但通常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社交、交流、表达,难以建立有互动的关系。ADHD孩子出现社交问题通常是继发于他的多动和冲动,比如总是去招惹别人或者说话冲,可以建立关系但也容易自己把关系给破坏掉。

ASD和ADHD孩子的情绪调节困难,但前者的表现形式会更具有刻板、极端的特点,更加的固执。比如孩子总是凶神恶煞,或者以打人、自残的形式爆发情绪。

ASD和ADHD孩子的感觉处理、运动协调性容易出现问题,但ASD孩子的表现会更加明显,他们更加难以应对感觉异常、运动不协调给他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比如,ASD孩子对某些噪音、味道反应很大,会出现明显情绪烦躁或者总是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yf/808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