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达到4~8%。据有关资料显示,近8成的抽动症患儿被延误治疗,其中30~40%的抽动障碍会延续到成年。在这里为了能够使大家及时发现抽动症尽早治疗,小编分享了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多数都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高峰在4~7岁。
临床特征是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非节律性、刻板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抽动症到目前为止,它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清楚。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这个疾病是以遗传为主要病因,但是结合社会心理、感染与自身免疫,以及饮食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的神经精神性疾病。
1、遗传:有血缘关系的,有类似的症状,都叫做遗传。
2、社会心理:夫妻关系不好,或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完美,还有孩子自身性格、心理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早出现,或者程度的加重。
3、感染与自身免疫:有的孩子之前症状并不是很重,但是在一次感染,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症状突然间被点燃一样地爆发性地出现,这和感染和自身免疫是有一定关系的。
4、饮食:一部分患抽动症的孩子,血液里微量元素,铅、锌、铁等指标是异常的。通过纠正这些微量元素的指标,临床症状也会有改善。
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对疾病会起到一定的诱发作用。比如有的孩子生性比较胆怯,敏感,容易记事儿,特别容易看大人的脸色,记住大人对他的评价。
另外一些孩子属于特别争强好胜,事事都要求是完美的,所以特别容易紧张。一旦碰到挫折,就会促发抽动症症状的发生。
教育环境,对抽动症的产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家庭和学校。
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特别完美,对孩子的前途有一番的设计,不允许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不尽人意的表现。过早地给予孩子过于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对他的心理调适非常不好。
此外,有些家长的生活习惯、自身的性格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有的家长特别焦虑的,本身的工作不是很舒心,经常会把单位里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或者夫妻之间不和睦,经常把冲突暴露在孩子面前,会让孩子想的非常多。
三、挤眉弄眼嘴巴抽动,是不是都是抽动症呢?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抽动症的表现。抽动症的表现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生性抽动。
1、运动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是临床最常见的。一般都表现在面部和颈部、躯干及四肢不自主的动作。
简单运动抽动:眨眼、咧嘴、斜颈、耸肩等。
复杂运动抽动:蹦跳、打自己等。
2、发生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鼻肌的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
简单发声:清咽、吼叫、吸鼻。
复杂发声:重复语言、模仿语言、秽语。
抽动症有非常突出的特点:短时间内可以受意志控制。
临床上我们会问孩子:你控制十几秒或者半分钟,你能不能控制不做那些动作?孩子往往说他能做到。但是控制了十秒或半分钟左右,让孩子放松,可能会短暂地不自主动作的加重。
3、时间的波动性
时间的波动性:清醒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不自主的动作。睡眠时这种不自主动作是消失的。紧张或劳累的时候会加重。
四、孩子什么情况下症状最重?
放假要开学的时候,参加考试的时候,参加表演比赛的时候,参加刺激性游戏(如玩过山车、看恐怖片)的时候。
在临床上还会见到在感染的情况下,症状明显加重。这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
五、怎样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孩子仅表现不自主的眨眼睛、挤眼睛,要特别注意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孩子有没有眼睛的不舒服,有没有揉眼,有没有过敏的体质、过敏史的情况。
很多孩子因为过敏性结膜炎、干燥性结膜炎,出现眼部不适,孩子通过眼部的动作来缓解。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诊断抽动症的。
有些孩子在每年的某一个季节,比如说孩子开学了这一段时间,症状会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就是挤眉、眨眼睛,耸鼻子、咧嘴角。
孩子说眼睛不舒服,鼻子干,嘴角痒。仔细问孩子,他是有过敏体质的。甚至有一部分孩子过去是有哮喘的。这种孩子要特别注意和季节相关的过敏症的可能性,所以要请专科医生看看,有没有过敏性结膜炎的表现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六、抽动症和多动症有什么区别?
抽动症是一组或几组肌肉快速地不自主的刻板的抽动;多动症是指孩子的活动过多,比如坐不住,小动作比较多。
不要把二者搞混,它们的治疗是不一样的。
七、抽动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抽动症是按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两者进行治疗的。
1、综合治疗
特别要注意避免孩子的紧张因素,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及饮食。
抽动症是的大脑的一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引起的临床症状。所以饮食中尽量避免会加重孩子兴奋的食物,比如可乐、茶,含有咖啡因的食物。还要特别注意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尽可能要注意到健康饮食。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要进行心理干预。没有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仅仅是出自于他自身的,往往是整个家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以做心理干预的时候,希望有病的孩子和孩子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都去看心理医生。要改变你们的教育方式、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减轻对孩子心理方面的不良刺激。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分中药和西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少,但是药效不是十分确定。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西药,并不是说孩子有症状,就要立刻开始用药。如果症状特别突出,对身体已经构成困扰,还有孩子的动作已经对心理产生了影响,或者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也是要用药的。
如果家长和孩子的要求特别强烈,我们也可以用药。除此之外,如果时间比较短,孩子症状非常轻微。我们都建议先观察一下,暂时不要用药。
西药用药的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规律治疗。如果症状有缓解了,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而不能擅作主张。因为停药有时候症状会出现反弹。
八、这个病,不吃药能不能好?
抽动症是有一小部分病例,是能自然缓解的。在国内,有文献统计35%~40%左右的患者,到一定年龄段,是会自愈的。
在国外,比率可达60~70%。那具体持续多长时间能够缓解,是要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条件,心理,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共同决定的。
2~18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医院六一儿科中心作为“六一健康快车”爱心医联体示范基地,始终肩负着儿科疾病的科研和临床诊断治疗,时时刻刻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如您有就诊需求,可通过我们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