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愿望——希望爸爸妈妈开个“小卖部”,这样自己就可以随时吃到美味的零食。
上了小学,最吸引人的要属学校旁边的小卖部,每天放学或者下课,拿着零花钱买点零食,似乎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技术”手段也被食品领域广泛应用,于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添加剂开始大肆“入侵”零食。尤其是儿童零食,华丽的外表惹得小朋友k口水直流,哪怕一粒糖果,配料表上都是十来种添加剂。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有些部门也早在年发布规定,中小学校园内不允许开设小卖部。
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到底有什么危害?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一项声明提醒,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干扰儿童的荷尔蒙,影响生长和发育,有些还可能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
在诸多添加剂中,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其中的六种,包括双酚类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全氟烷基化合物、高氯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人工食用色素。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经过评估认为,1至10岁儿童确实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食品健康的谨慎考虑,应加强对儿童食品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
01双酚类化合物
主要用于:塑料奶瓶、外卖饭盒、罐装食品内壁涂层、桶装水容器
潜在危害:干扰孩子正常性发育,导致性早熟、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02全氟化合物
潜在危害:会降低免疫力、出生体重和生育能力、增加肥胖儿童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03邻苯二甲酸盐
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潜在危害:会影响男童生殖器正常发育,导致女童过早发育,增加儿童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04高氯酸盐
主要用于:茶叶、谷物、某些奶粉或米粉
潜在危害:它会扰乱甲状腺功能,影响婴幼儿大脑正常发育。
05人工合成色素
主要用于:果汁、饮料、甜点和饼干等多种加工食品中
潜在危害:会加重儿童多动症症状。
06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主要用于:罐头、咸肉、火腿等腌制和加工肉类中
潜在危害: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影响体内血氧传输能力,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远离食品添加剂
看配料表:食品配料表往往很复杂,导致大多数家长看不懂。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成分越少越简单的越是安全。比如孩子经常吃的饼干,健康的饼干,配料中可能只有小麦粉,鸡蛋、麦芽糖。而复杂的配料表中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比如阿斯巴甜、人工色素、防腐剂、香精等,就不吃为妙了。
吃零食要有原则:孩子吃零食是天性,在大环境下不可能完全杜绝孩子对零食的接触来源。家长可以制定一定规则,比如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吃,什么时间吃以及吃零食的频次。这样既可以把控住孩子零食的质量,也可以杜绝孩子乱吃零食的习惯。
DIY健康零食:家长可以通过购买健康食材,带领孩子一起制作小零食,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吃到健康的零食,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孩子最爱的棒棒糖,家长可以用果汁、白砂糖来制作,健康又美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