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一起去看了新上映的动画影片《心灵奇旅》。
无需赘言这部电影的号召力,豆瓣评分8.9,烂番茄评分98%,又是金牌工作室皮克斯出品。
对于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来说,如果想要形象地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了解情绪与人格的养成,上一部皮克斯的动画长片《头脑特工队》可以算是必看电影。
而这一部《心灵奇旅》,作为一个每天处于养育困难模式中的A娃妈妈,我竟然也从中看出了育儿之道。
故事的主人公Joe是一个中学的兼职音乐老师,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爵士乐手,和他的偶像同台表演。
当他终于获得了这个机会的时候,他欣喜若狂,因为太过兴奋,一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
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轻飘飘的灵魂,踏上黄泉路,准备去往生之彼岸。
这怎么可以?他刚得到了一生都梦寐以求的东西,他怎么可以在这一刻死掉?
实现梦想的巨大执念,让他不顾一切的掉头狂奔。
阴差阳错来到了“生之来处”——一个为即将投胎的灵魂宝宝们设置的心灵学院。
皮克斯令人赞叹的想象力在此充分体现。
电影用淡雅柔和的色彩营造出了一个简约美丽的想象世界。灵魂宝宝们在这里接受培训,获得不同的气质。
然后在心灵导师的带领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火花”,最终得到一张投胎去往地球的通行证。
Joe冒用了别人的身份,成为了一名心灵导师,遇到了学院里的问题学生22。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笑。
那个令所有心灵导师头疼的老大难孩子22,是不是像极了学校里令人头疼的问题小孩?
她对学校设定的“目标”嗤之以鼻,拒绝和别的灵魂宝宝们一样,拿到投胎去往地球的通行证。
她愤世嫉俗,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戏弄所有大名鼎鼎的名人导师。
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也都对她失去了信心,觉得换谁来教她估计也都不会有变化。
可是,她真的不在乎吗?
当主人公Joe抛下她独自回到地球后,她也成为了一个迷失的灵魂,被巨大的灰暗包裹成了一个黑色的怪物。
走进她的内心风暴,你听到了她在成长过程中听到的无数否定和斥责的声音:
你不诚实。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
你很笨,你不会成功的。
你太自私了。
没有人会想和你在一起。
你是个失败者。
低能,愚蠢。
……
这些如刀子般的话语像龙卷风一样把她缠绕了起来。
她在“我不够好,我很差劲”的自我否定中,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你会发现,那些桀骜不驯,那些任性妄为,都不过是一种伪装。
在她冥顽不灵的外壳下,隐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我忍不住想到那句经典的话:
所有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
当你发现一个孩子出现种种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者,是否能够从那些令人困扰的行为中看到孩子背后真实的需求?
是否能感受到他的求助,牵着他的手带他离开那片自我否定、与世隔绝的迷雾森林?
因为急于回到地球,22和Joe进入了忘我之境。
这又是影片的一个极佳的创意,暗合了心理学上关于正念、冥想的理念。
地球上,一些在某个领域极度专注、自我沉醉的人,都会在不自觉中灵魂出窍,神游天外进入这片被称为忘我之境的地方。
某些精神力特别强大的冥想大师甚至还能在其中自由行动,比如曼哈顿街头那位全情投入的广告牌展示员月之风。
22和Joe求助冥想大师,带领他的灵魂回到地球。
可是却在“招魂”的过程中出了意外,阴差阳错中,Joe附身到了一只猫身上,而22进入了Joe的身体,被迫体验了一天她一直抗拒进入的普通人的生活。
一块美味的披萨,一颗甜美的棒棒糖,一缕温暖的阳光,一片秋天的落叶……这些生活中美妙时刻,让她真切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乐趣。
她竟然意外找到了自己一直缺失的“火花”,问题学生终于毕业了!
包括Joe在内的许多人都以为这个获得投胎通行证必须的“火花”是人生的目标或理想。
其实,他们都理解错了。
所谓的“火花”,不过是让灵魂宝宝们感受到任意一丝生活的乐趣。
遗憾的是,一心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的Joe根本顾不上22的心情转变,在一番激烈争吵之后,他拿着22负气丢给他的通行证回到了地球。
经历千难万险,他终于及时赶到演出的酒吧,实现了他的梦想。
可是,当演出结束,他站在路边,却突然有些不知所措。
他看向自己的偶像萝西娅,
“That’sit?Sowhat?”
“如此而已吗?然后呢?”
于是,多萝西娅给他讲了个故事:
有一只小鱼游到老鱼身边,问:“请问大海在哪里?”
老鱼说,“你不是就在大海里吗?”
小鱼很惊讶,“这怎么会是大海?这只是水!”
我得说,影片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想到了我的人生,想到了孩子的人生。
我们从小到大,总在不断地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仿佛我们总是在为未来的某个辉煌时刻而活着。
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Joe一样。成为一个爵士乐手的执念,让他的灵魂经历各种奇遇,最后回到地球。
可是,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了吗?
成为妈妈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初级阶段,这些问题都很具体。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孩子玩游戏输不起怎么办?孩子吃饭老挑食怎么办?
……
我在这些问题里见招拆招,通关打怪。
可是,打着打着,我突然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养育是一种选择。想要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想清楚一些更根本的人生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想把孩子带去哪里?我们想让孩子过怎样的人生?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好爱人?
这些听起来都不错,但是,人生就真的只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吗?
它多像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爬不上去,很遗憾,你的人生很失败。
爬上去了,别得意,还有下一座等着要爬……
爬到哪一天是个终点呢?会不会像故事的主人公Joe一样,在即将登顶的那一刻,意外给一切划上了休止符呢?
如果真有那一天,回首之前那些匆匆忙忙的赶路岁月,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这些养育ADHD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最焦虑的一群父母了。
我们确实有焦虑的理由:
这样邋遢,生活能自理吗?这样粗心,学习能好吗?这样急躁,社交能行吗?
因为这样那样的担心,孩子浑身上下的种种毛病就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那么容易发火,那么容易急躁,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我们心底的“怕”。
因为太爱,所以太怕。
怕孩子手脚太慢被别人甩在身后,更怕他无论怎么努力都爬不上那一座又一座的山,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想,老天为什么让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呢?
难道真的就是为了爬那一座又一座的山吗?
我转过头,看着孩子在黑暗中目不转睛看着电影的小小侧影。
一瞬间,脑海中浮起了很多画面:
我想起孩子给我画的漫画,把我的头发画成了一根天线;
我想起我们一起玩的桌游,成功通关后击掌欢呼;
我想起我们出门旅游,孩子在海边大声的尖叫;
我想起给他讲故事,他像小猫一样蜷在我身边;
……
那些我和孩子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刻。
它们都很平凡,并没有蕴藏着伟大的意义,
不指向某个明天,也不标志某个过去
它就是生活简单美好的一刻。
我突然觉得,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的是:
生命不是某个梦想或者目标的载体,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好的奇迹。
我们的人生不是让孩子上什么岸,因为不到生命消失的那一刻,彼岸永远都不是彼岸。
孩子的人生也不是为了成就某个遥远的明天,他就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故事的结尾,Joe说了一句话:
Howareyougonnaspendyourlife?
I’mnotsure.ButIdoknow…I’mgoingtoliveeveryminuteofit.
相关阅读:
新一年开始了,你需要为ADHD孩子打造一份综合治疗方案
怎么跟孩子说他有多动症?我请奥特曼和爱迪生来帮了帮忙
最痛的领悟,我总结出的给ADHD孩子父母的三条建议
探索多动症背后的秘密,BBC高分纪录片《多动症和我》(视频)
爱学习的爸妈看过来,这几本了解ADHD的必读书籍你看了吗?
刘小羊的故事:
回首我和多动症儿子走过的路
刘小羊说多动症
每天3分钟,和你分享多动症科学养育
视频号:刘小羊说多动症
新浪微博:刘小羊说多动症
头条号:刘小羊说多动症
扫码与刘小羊交流——
刘小羊ADHD谢谢你的爱??这是最好的正反馈